要是遲一個星期才來北京西山,參觀曹雪芹的故居──正白旗村三十九號,那就可以體會那兩句:「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早來一個月的大雪,那荒蕪的藥園,看起來才更顯荒涼,看曹雪芹故居,感受會更深刻。
○九年十月二十五日,重陽節前一天到香山看黃葉紅葉,計程車司機駛至植物園,拒絕再往前去了。車龍人龍在路上已成形,人車爭路,場面混亂。堅持坐在車內沒意思,不如下車,知道植物園內的曹雪芹館,很有一看價值,遂同意下車,先進園,再登山賞秋葉好了。
植物園陳設乏善可陳,愈工整的園林愈不好看。倒是日久失修的有點看頭,曹雪芹紀念館顯得有點落寞了。入口處出售兩款最便宜的貨品,三塊錢人民幣一盒的樸克牌,曹雪芹竟成了Joker,另一隻Joker則是寶玉,十二金釵,大觀園眾生相都成了紅心,梅花牌。打起樸克遊戲,你出紅心王熙鳳,我出「一片春心付海棠」的史湘雲,你出梅花A劉姥姥,我出紅方塊「終陷淖泥中」的妙玉,玩樸克,認識紅樓夢人物,一舉兩得。
另一本《曹雪芹在西山》定價0.48元,四毛八分,現售價三元,不算貴的了(植物園入場費也要十元)。由北京二十七中退休語文老師舒成勛口述,胡德平整理,可作為認識曹雪芹故居的第一手資料:其中有曹雪芹好友贈與他的對聯:「遠富近貧,以禮相交天下有,疏親慢友,因財抱義世間多。」但七一年在曹雪芹故居出現的壁詩,「天下有」卻變為「天下少」,「因財抱義」卻成了「因財而散」。不管怎樣,我們倒希望在曹雪芹最困苦的日子裡,仍有好友幫助他,抱義者世間也是有的,不然,日子怎過呢。就如有像史湘雲那等俠義心腸的女子與曹雪芹共渡時艱,那會多好呢。
館內介紹紀念館建成經過,彩色照片佔了重要一角,都是領導人對曹雪芹成就的肯定,當然,上世紀研究紅學的文人學者,也佔據顯眼處,圖片介紹,可見厚此薄彼,但這無損對曹雪芹的評價。對曹雪芹來說,高鶚的「由來同一夢,休說世人痴」,與曹雪芹的「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算是前後呼應。
小賣部出售的書刊比入口的小賣檔款色自有不同,程十髮,劉旦宅,戴敦邦的《紅樓夢插圖》售價三十元。甲辰本,脂庚本價錢合理,因攜帶不便,也就不買,算了。反正看《紅樓夢》,看俞平伯校訂的《紅樓夢八十回校本》已可以了。
根據《曹雪芹在西山》考據顯示:曹雪芹的「抗風軒」是他著手寫紅樓夢的地方,「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在那艱苦歲月,是什麼支持曹雪芹寫下去的呢。
○九年九月二十五日香山少見黃葉,紅葉,登山青年男女笑著上山,喧嘩一片,前來參觀曹雪芹故居的人委實太少,成了當日淨土,與外面世界成了強烈對比。
遲來的秋天,在北京看不見紅葉,黃葉,在香山也看不到。前往香山公路,車早已不能走動,下了公車的青少年,繼續往前行,我加入登山行列,離開那有點走了樣的紀念館。只有一樣不變:那荒涼,看來已遭棄置的藥園,更能呈現昔日的景象來。當年曹雪芹在黃葉村的居住環境,恐怕比眼前所見的更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