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環境小投資:金價升非單靠美滙套息交易 - 潘國光

大環境小投資:金價升非單靠美滙套息交易 - 潘國光

聯儲局上周表示將削減買入按揭機構債券規模,此舉卻被誤解是為退市鋪路。事實上,削減買按揭債是因為該市場的規模已大大縮小,變相買無可買,而美國財政部卻有需要持續拍賣更多國庫債券,因此聯儲局實在有需要留力買入國債以遏抑孳息上升。
筆者認為美國不但不會亦不能在未來12個月內「退市」,反而正積極籌備再度「入市」推出新一輪振興經濟措施,期望救失業、救選票。民主黨剛在兩個州長選舉落敗,而明年為國會選舉年,因此奧巴馬政府勢將全力總動員於明年初延續復蘇假象。

央行投行補倉

近日末日博士魯賓尼與商品大王羅杰斯在媒體隔空罵戰,前者認為美國若不及早退市,美滙套息交易勢將形成資產泡沫,言語間暗示金價泡沫正在出現。羅杰斯則認為金價沒有泡沫存在,未來10年可升見2000美元(下同),卻被魯賓尼稱為「廢話」。
筆者認為當前的金價強勢,不是純粹建立於美滙套息交易之上。在過去美滙偶然反彈時,金價卻仍屢創新高,升勢明顯跑在美滙之先,而且正蔓延至兌各主要貨幣。事實上,金價在過去一段長時間兌全球貨幣都持續攀升,因此毋須借助美滙套息交易概念來延續升勢。
儲存黃金沒有利息收入,因此過去幾年美、歐央行借出大量黃金予各大投資機構,一方面可賺息,另方面變相鼓勵投行大量沽空黃金期貨來遏抑金價,並將所得資金投放於其他資產市場,過程本身正正是一種套息交易。然而,金價近期明顯突破1000元關後,央行及投行都忙於補倉,因此,黃金兌各大資產實際上已進入了恐慌性的「拆短倉潮」。

實金供應有限

印度央行以平均價1045元向IMF買入其400噸的一半沽金量,另一半料已落入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國家手上。中國及印度為文明古國,是最明白黃金內在價值的兩大民族,印度央行的1045元買入價,料將成為金價的心理支持位。由於全球實金供應有限,因此其他央行或投資機構,未來將越來越難像印度般一次過大手增持實金,投資者勢將轉為增持金礦及礦業股。筆者於本欄10月11日的文章中已表明,金價正展開新一輪升勢,飆升過後估計金價未來數星期將在1065至1125元區間整固,明年首季或之前料可升達1250元,明年年底可望逼近1600元。

潘國光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潘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