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官員的荒腔走板,在互聯網的強勁探射燈下無所遁形。剛被網民封為「最牛官腔」的是,河南省鄭州市財政局一名處長的狂言。在記者查問當地養犬辦1,200萬元管理費去向時,這位處長反問:「你是不是黨員?如果你要採訪這筆費用的開支,就必須獲得我們局黨委和新聞發言人的批准!」
於是,「你是不是黨員?」成為網民抨擊時政、插科打諢的流行語,也令人想起今年6月,也是在鄭州,市規劃局副局長逯軍被記者問及經濟適用房用地被用於建別墅一事時劈頭反問:「你是準備替黨說話,還是準備替老百姓說話?」
醉駕司機黨員證作擋箭牌
內地傳媒的評論多聚焦這些官腔所反映的官僚主義,官員的傲慢與偏見,對公眾知情權的剝奪。但是,官員屢屢以是不是黨員去詰問記者,不僅是心態使然,更是一黨專政的制度使然,這恐怕是內地輿論不敢觸及或不能觸及的雷區吧?
就在本月4日晚上,上海一名駕寶馬車的司機被交警截停時,懷疑因醉酒駕駛,拒不下車接受檢測,還向交警出示一本紅色的「黨員證」,大有以黨員證作為免檢通行證之意。當地傳媒稱,涉嫌醉駕的司機是金山朱涇工業區一間公司的總經理,雖然未確認司機的官員身份,但其心態與鄭州兩名官員如出一轍:中國還在共產黨領導下,是不是黨員可以獲得不同的待遇。
共產黨領導地位超越法律
這種畸形心態,可以說是中國現行憲法的折射。中國《憲法》一方面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另一方面又強調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將「繼續鞏固」、「長期存在」。到了地方官眼中,這種領導地位自然轉化為可超越法律、制度規定的特權,可以漠視公眾的知情權。
顯然,在憲法、法律及制度上的黨員優越地位未得到糾正之前,就難免有官員再以「你是不是黨員」為由去封鎖新聞、封鎖真相,就難免有人再用黨員證去作威作福。一如網民所說,沒有最雷,只有更雷。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