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美國總統奧巴馬確定「中國行」,市場隨即猜想兩國元首討論範圍不離滙率、美債和貿易問題。中國人民銀行顧問樊綱昨在新加坡就人民幣滙率作回應,中國必須實行有管理的浮動滙率制,不希望滙率會出現急劇波動。
實現外滙儲備多元化
樊綱表示,中國將逐步實現外滙儲備多元化。截至今年第三季,中國外滙儲備已增至22730萬億美元,按季增1410億美元,再創新高。
外滙儲備多元化並非新調,不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於本周一以68億美元向印度央行出售200噸黃金,將外滙儲備多元化一事,再令市場傳出中國亦會效法。
中國外交部昨日已否認,但強調會優化外滙儲備的資產,「對於外滙儲備的投資運作,將會綜合考慮各種資產的長期風險收益特性,與資產之間關係。」
Pimco:人民幣難取代美元
至於美元在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太平洋投資管理(Pimco)執行長MohamedEL-Erian表示,臆測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前景已成為潮流,「不過,美元是主角,其他是配角。」無論是人民幣或是SDR(特別提款權)都不能取代美元地位。
儘管人民幣被認定為配角,不過,其幣值在全球貿易中已變得舉足輕重。人行研究生部部務委員會副主席焦瑾璞表示,中國貨幣政策面臨兩方面的挑戰,內部如何收回龐大的流動性,以及防範外部熱錢的流入可能導致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他指出,中國貨幣政策在如何退出方面跟美國是有區別的,中國的貸款是進入企業的,外國則是以注資的方式進入市場。國外貨幣政策調整更多是用價格方式引導,比如利率,但中國是依靠數量的方式,如貨幣供應量和公開市場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