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逝世,流傳一份「遺言」,其中內容,令人有點疑惑,是不是偽作。
什麼問題?首先,錢學森論中國的大學:「今天我們辦學,一定要有加州理工學院那種科技創新精神,培養動腦筋、具有非凡創造力的人才。我回國這麼多年,感到中國還沒有一所這樣的學校,都是些一般的。別人說過的才說,沒說過的,就不敢說,這樣,是培養不出頂尖帥才的。」
不像「錢老」的心聲,因為一封遺書,貫穿的主題,就是崇洋。中國的大學全都「一般」?那麼北京大學,為何由美國的傳媒機構評為「亞洲一百大學府」之一?「錢老」的民族自卑感太強了。
即使中國的大學不「創新」,不要緊,只要中國的領袖敢創新就得了。畝產萬斤,就是一位偉人的創新,連錢學森也為此一創新提供「科學依據」:光合作用,一畝不要說能種一萬斤,四萬多斤也有可能。
錢學森言必加州理工大學如何優秀,有點傷感情。
中國的大學不必創新,由美國人來創新,你來負責翻版。這就叫「互補」。香港和上海各建迪士尼園,不就是「互補」嗎?上海就有不少米奇老鼠玩具的翻版。翻版的成本低、利潤高,錢學森是象牙塔裏的人,不懂得市場經濟。
大學不創新,民間卻很創新。奶粉裏拌三聚氰胺,大閘蟹殼裏打激素,都是民間的創新智慧,錢學森看得太灰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別人說過的才說,沒說過的,就不敢說」,錢老沒有在十二年來的香港特區住過,倒真也料事如神。特區政府的什麼「施政」,像食肆禁煙、平機立法、醫療改革報告書,也是東一句「美國有先例」,西一句「連哈佛專家也這樣說」。還有什麼「第三條路」、「新精英主義」、「優化保育」、「地質公園」,也全是「英美西方人說過的才說」,沒說過的,他絕不敢說。
錢學森沒來過香港,如果「遺言」不是偽造,他老人家一定煉成了天眼通,人在大陸,對香港特區「港人治港」的笑話和敗局,看得清晰。Bytheway,錢學森晚年鑽研特異功能的「人體科學」,不知有無煉就成元神出竅。中國大學不創新,錢老不要悲痛,香港的大學創新呀,連o靚模也能榮登殿堂講「學術」,錢老呀,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