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事務管理局近日裁定,今年5月期間,於4個電視台播出的一個地產項目,在描繪樓盤附近的環境未符實況,更隱瞞隱藏樓盤附近的物業發展項目,要向4間電視台發出勸喻,要求嚴格遵守有關規定。
不少人以為,投資及個人理財市場的監管只有證監會、港交所、警察、保監會、積金局、金管局。不少人一生把最大筆的金錢放銀行及物業,雷曼事件令不少投資者損失,是因為涉及銀行。地產代理監管局只監管地產代理,不是整個地產發展的供應鏈,現在的問題出在供應鏈的各方面。
海關會為不準確的秤及量度器具執法,較早前有油公司因此受罰。現時物業發水情況嚴重,好比把250毫升飲品當作375毫升出售,而且本來是凉茶,卻說成是人參茶。不少人在沒有足夠資料及分析下,買了貨不對辦的東西。
資訊影響市民財務健康
沒有人喜歡被監管,但沒有了監管,市場可能不能健康發展。舉例說,香港對食物及藥物成份組合及標籤有監管,其資訊不能失實。在證券市場,基金、招股書、公司公告,全都有嚴格監管,惟獨物業市場,資訊可以天馬行空,同樣的情況在證券市場發生時,相信已達發放虛假消息程度。
買家當然有責任尋找足夠資訊作分析,但賣家也有責任提供清晰的資訊。食品、藥品會影響人健康,因而有嚴謹監管。影響不少家庭財務健康的物業市場,卻草草了事,實在說不通。政府在物業市場利益巨大,不會貿然行事,祝大家好運!
李兆波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與財務高級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