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針:錢學森留下了甚麼教訓 - 張華

探針:錢學森留下了甚麼教訓 - 張華

被稱為中國航天之父的錢學森,走完人生最後一程。中共對他評價極高,稱之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享譽海內外的傑出科學家和我國航太事業的奠基人」,其葬禮規格之高,也是其他科學家望塵莫及。
正確來說,錢學森只是偉大的工程師,而非理論物理學家。他在美國留學及生活二十年,成為流體力學專家,並作為火箭研究團隊的重要成員,為人類的第一枚火箭提供理論支援。返回中國後,他向毛澤東保證可自行研製導彈,令毛下決心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研製兩彈一星,雖然犧牲了無數中國人的幸福,但奠定了中國今天太空科技成就的基礎。
由於錢學森回國後投放大量精力研製導彈及火箭,再無餘力專注力學理論,以致其力學研究成果,再難像早年在美國時豐碩。設想他一直埋首實驗室,致力於空氣及固體動力學的理論研究,相信成就更斐然。
錢學森對中國太空科技的貢獻良多的同時,對中國人也犯下深重罪孽。大躍進時他發表兩篇論文,以科學角度論證畝產萬斤糧食的可能。五八年六月,他在《中國青年報》發表〈糧食畝產量會有多少?〉,指稻麥畝產量可達「兩千多斤的二十多倍」,即四萬多斤,並信誓旦旦指「這並不是空談」;五九年五月,他又在《知識就是力量》雜誌上發表〈農業中的力學問題──畝產萬斤不是問題〉,再次論證稻麥畝產完全可達三點九萬斤。
正因為這兩篇文章,令農民出身、對糧食衞星報告持懷疑態度的毛澤東,轉為對「畝產萬斤」深信不疑,決意繼續推動大躍進,終令三千六百萬人活活餓死。
雖然毛澤東有推卸責任給錢學森之疑,但錢作為當時中共領導層最信任的科學家,應深知其說話的威力堪比原子彈,足以令無數中國人墜入死亡的深淵。
有人說,在那個政治環境下,錢學森別無選擇,只能開腔挺毛。是耶?非也!跟他同時代的「兩彈一星」元勳,並沒像他那麼頭腦發熱!而且,錢學森並沒意識到自己過於熱衷政治的危害,二○○○年還大談「三個代表」的學習心得,稱「三個代表」是科學與政治結合的理論概括的智慧。
中共之所以對錢學森推崇備至,除了他着實對中國的太空科技貢獻良多,更因為他的政治觸覺敏銳,懂得討當權者歡心,說他們愛聽的話,否則無論他多偉大、成就多高,都不會有今天的地位。這不啻是中國科學家的悲哀!

張華
逢周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