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政府失信於民 特首會否痛心? - 李平

蘋論:政府失信於民 特首會否痛心? - 李平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最新的調查顯示,在特首曾蔭權的支持度創下上任以來新低的48.4分之際,市民不信任特區政府的比率兩個月來也暴增一倍,由14%上升至28%。這兩項數據,與前特首董建華在2005年3月因「腳痛」下台前的特首評分47.9分、市民不信任政府比率29%相比,已不遑多讓。視民意如浮雲的曾蔭權,是否仍然毫無「腳痛」的隱憂呢?是否仍然毫無痛心的感覺呢?
港人對政府的不信任程度急升,特首曾蔭權責無旁貸。但是,曾蔭權感到痛心的可能只是傳媒的中傷、攻擊,並不是自己和一眾高官在香港政治、經濟、民生發展問題上的碌碌無為,並不是自己和一眾高官在香港面對上海、新加坡等都會的競爭時的無心無力。
其實,在內地官員貪污腐敗之風難以遏止之際,香港市民對北京中央政府的信任程度仍為51.7%,高過信任港府的45.4%,顯見慳電膽事件、雷曼債券索償事件所涉及的利益輸送疑雲,只是影響特首民望的插曲,並不是令特首、政府失信於民的主因。反而,施政報告空談四大支柱產業、六大優勢產業,坐視香港貧富分化加劇,怎能不叫市民失望?在港府吹水、阿爺泵水的現狀下,港人信任北京多過信任港府,就不足為怪。
港府近日對上海興建迪士尼樂園的反應,又是一貫的麻木與自欺欺人。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劉吳惠蘭說,中國有13億人口,容納兩個迪士尼樂園是綽綽有餘。是的,單以兩個樂園預計每年分別吸引450萬及600萬至1,000萬遊客計,可說是數十年不憂客源。問題在於,內地遊客對兩個樂園的取捨,並不由地域劃分,並不由港府決定。香港迪士尼如何提升吸引力、競爭力?港府給了市民答案嗎?
一如面對上海早兩年規劃發展國際金融中心時,港府高官就安撫市民說:「以中國如此龐大的經濟體系,應可容納兩個或以上的金融中心。」但是,除了等中央推出人民幣貿易結算、在港發行人民幣債券外,港府何曾凝聚香港金融界、學術界、政府智囊的力量,深入研究如何發揮香港的優勢,把握與上海同步發展的機遇?
上海近年頻頻主動出擊,取得中央各部委的支持,其航運中心、金融中心地位崛起,貿易中心、迪士尼樂園建設取得進展之際,曾蔭權和特區政府仍耽於一個中國可容納兩個金融中心、可容納兩個迪士尼樂園的幻想與滿足之中,將總理溫家寶有關香港不進則退的警告置之腦後,也難怪有網民揶揄,香港可以容納兩個權力中心。
北京學者已不諱言,在董建華下台後,中央政府已積極介入特區內部事務。在這個背景下,曾蔭權或者不用步董建華後塵,藉腳痛而提前下台。但是,以現時特首和政府的民望,還要一意孤行去推動沒有普選時間表、路線圖的政改方案,去「翻叮」早已行不通的所謂05年政改方案改良版,只會令香港在政治、經濟混亂的泥沼裏越陷越深,曾蔭權、北京或者仍然不痛心,但港人能不傷心、痛心嗎?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