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評山下:影子銀主盤累美樓市 - 黃元山

貸評山下:影子銀主盤累美樓市 - 黃元山

美國樓市對全球經濟大局影響深遠,一般看美國樓市數據,集中看新屋銷售、存貨量等傳統指標,但在樓市泡沫爆破後,單看這些傳統指標已不再合適。樓價升跌,取決於供求關係。泡沫爆破後,美國樓市的供應量,便不再只是新屋的供應和存貨,更重要的供應來源,是日漸龐大的「銀主盤」。

時差效應隱藏實況

通常銀主盤的潛在數量都會被低估,因為一般分析着重現階段被清盤的總數量,卻較少留意違約率和拖欠率的上升。
簡單來說,財困下,美國業主會停止供款,於是拖欠率上升。拖欠3到6個月後若仍不能還款,便構成違約,於是違約率上升。違約後,被抵押的物業被銀行回收,變成銀主盤在市場上拍賣。
問題是由拖欠、違約到拍賣,通常需時18至24個月,特別是其中一項救市方案是延長了收樓的時間,原意是使業主有翻身的機會,不會立即被逼遷。但由於有這18至24個月的時差,若只看現時市面上的銀主盤,便錯過一個更重要的數據──現階段拖欠、違約的比率,亦即18至24個月後,會推出市場的銀主盤。這些透過現有的拖欠、違約率而推算一兩年後的銀主盤數量,可以簡稱「影子銀主盤」。
在美國很多城市,影子銀主盤數量是現有樓房銷售存貨總量的數倍,意即影子銀主盤會使樓房供應量大增,進一步壓低樓價。

蔓延至優質按揭

另外,影子銀主盤問題已經由還款能力低的次按(Subprime)業主群,蔓延至還款能力較高的優質按揭(Prime)業主群。Subprime兩年前首先爆煲,違約大增,經歷一兩年後,銀主盤數量終於追上違約量,影子銀主盤問題早已反映在普遍數據上。
反觀Prime的影子銀主盤問題更值得關注:由於Prime的業主群實力較雄厚,違約潮開始得較晚,現在的銀主盤數量只反映影子銀主盤的一小部份。雖然Prime的違約率比Subprime低,但市場數量大幾倍,影子銀主盤在可見未來會使美國樓房供應量大增,增加美國樓市下調壓力。
(美國樓市系列二,完)

黃元山
中大全球政經碩士課程兼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