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央行開始調高利率,市場預期,明年將踏入加息周期,對於供樓人士來說,若按息增加3厘,每月按揭供款將增加約三成。專家指,如遇上供款困難,應與銀行聯絡,或將物業出售,減低資金壓力,並建議在入市前,考慮個人供款能力。
記者:黃碧珊
銀行批核樓按時,除考慮樓宇質素、申請人還款能力、過去借貸還款與戶口提存紀錄、與銀行的關係等,還會計算供樓負擔比率(DTI),即總「收入」與「債務」支出的比例,債務包括私人貸款、稅貸或其他按揭等,銀行一般設上限在50%。根據經絡按揭轉介研究部數據,近年DTI徘徊30%(圖1),9月約為32.12%,銀行要求一般業主DTI上限為50%。經絡按揭轉介首席經濟分析師劉圓圓指,DTI低於40%屬健康水平。
若加息3厘 月供增三成
假設樓價215萬元,七成按揭,貸款約150萬元,分20年攤還,按揭計劃為最優惠利率(P,為5.25厘)減2.95厘,即實際按息2.3厘,月供7803元。若家庭每月收入2.4萬元,沒有其他貸款或按揭,其DTI為32.5%(7803元÷2.4萬元×100%),符合銀行要求(見表)。星展銀行存款及有抵押貸款高級副總裁鍾少權指,對於高收入人士,銀行審批較有彈性,最高DTI達60%。
除個人收支,息率走勢亦會影響DTI,本港最優惠利率於06年時,曾升至8.25厘(圖2),即使業主已鎖定較好的P減部份,當P上調時,業主仍要增加每月供款開支。
假設P由5.25厘,增加3厘至8.25厘,在上述例子,實際按息將為5.3厘,月供便增加2347元或30.1%,至10150元,DTI由32.5%,上升至42.3%。若遇上裁員、減薪或失業,家庭月入降至1.5萬元,DTI將升逾倍至67.7%,超出銀行要求,達危險水平。
可揀定額按揭計劃
鍾少權表示,現時實際按息約1至2厘,是低水平,若利息抽升,將增加供樓負擔。他建議置業前要衡量,工作及收入是否穩定,可有足夠供款能力,並提醒置業人士,按揭成數、年期及月供款額,均不宜去得太盡,應預留緩衝空間,抵禦加息情況,或選用定額按揭計劃。
至於已上會的業主,一旦出現財政壓力,建議將手頭資金先償還部份貸款,減低利息開支。鍾少權指,業主亦可主動跟銀行商議,他們多樂意協助,如加長供款年期,或轉按,以減低每月供款額,亦會視乎情況作特別安排,如容許貸款人只付息、暫停供款。不過銀行有絕對行使權利,並收取手續費。
預留備用現金 防加息後斷供
雖然一般業主DTI上限為50%,但CFP認可財務策劃師林櫻妮指,生活除供樓還有其他使費,故供樓款額宜預留四分一緩衝空間。假如原本可應付每月8000元供款,應以6000元為限。
如置業後出現資金緊張,短期能解決的,可問家人借錢應急。若長期有供款壓力,應馬上離場,轉換樓價較平單位,或轉買為租。
此外,個別業主想趁利息成本低企時,用盡95%按揭成數,劉圓圓指,這些業主應預留充足備用現金,金額約6至9個月薪金,避免一旦按息上升,會出現斷供情況。
賣樓或放租解困
她解釋,若按揭佔薪酬三成,6個月薪金的備用現金,足夠應付18個月供款。
若沒有做足「防禦措施」,碰巧手頭資金緊絀,應將物業出租,自行租用較便宜的物業,或與家人同住。
如物業在合理市價或已經升值,更可考慮將之出售,解決財務緊絀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