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著名人類學家、結構主義(structuralism)之父李維斯陀(ClaudeLevi-Strauss),為現代人類學和社會學奠基,上周五在巴黎家中病逝,終年100歲。
李維斯陀生於比利時,父母是法國猶太人,長大後返回法國,是巴黎大學哲學博士。1930年,他橫越大西洋抵達拉丁美洲,首次呼吸到新大陸胡椒與菸草味的氣息。如此感官蘇醒,開啟他的學術之路,現代人類學因而誕生。
「不屈不撓的人文鬥士」
1935年,他獲邀到巴西聖保羅大學任教,一有機會就跑到亞馬遜河流域的印第安人部落做實地調查,發表了多本研究家庭和社會結構的著作。他後轉到美國紐約教書,了解英美社會文化,為他研究人類學奠下基礎。
他的結構主義,是研究人類活動背後潛藏的思考模式,提出的一個經典例子是,所有社會不約而同都禁止亂倫,這說明人類透過設立這個禁忌,促進及維持社會和諧。重要著作包括《結構人類學》和《憂鬱的熱帶》等。
大師低調,連下葬都悄悄的,但總統薩爾科齊高調讚揚他是「不屈不撓的人文鬥士」,將法國人類學和社會科學提升到最高水平。
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