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國家石油公司(Statoil)昨天(周三)宣佈,跟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中海油)達成協議,把他們在美國墨西哥灣的部份石油資產股權賣給中海油,令中國石油企業終於在曲線策略下,首次成功進軍美國石油腹地。
向挪威油公司埋手 避美國國會
Statoil昨天在公佈第三季業績時發表聲明,宣稱上月29日已跟中海油簽署協議,把公司在墨西哥灣的租賃勘探業務部份資產賣給中海油,但沒有進一步披露具體細節。公司發言人尼爾森對法新社透露,涉及的金額「相當小」。
墨西哥灣平均原油日產量約110萬桶,是美國重要油氣資源生產地,原油產量約佔其總產量的1/4。Statoil在墨西哥灣擁有451塊租賃勘探區塊,根據協議,中海油會取得挪威石油公司在Tucker區塊油田20%權益,Krakatoa、Cobra和Logan深水區塊的10%權益,Statoil仍是這四大區塊的經營者。
儘管如此,協議令中海油成為首家在墨西哥灣擁有油氣資產權益的中資企業,意義重大,因為美國一向視石油為國家戰略資源,不會售予敵對競爭者,中海油2005年以185億美元(1,434億港元)收購美國優尼科(Unocal)石油公司,但遭美國國會反對而被迫放棄。中海油今次透過向已獲得租賃勘探權的外國油公司埋手,收購部份股權,令美國國會難以反對,成功在美國石油勘探市場插旗。
事實上,中海油在美國墨西哥灣取得部份油井勘探權,凸顯中國進入美國石油市場的決心,來應付中國對石油需求的殷切。中國每日耗油820萬桶,預料到2030年將達2,000萬桶,石油消耗量僅次美國。正因中國需要大量石油維持經濟高增長,中國四出到非洲買油之餘,還與俄羅斯、委內瑞拉和巴西結盟或共組合營公司生產石油,成功殺入美國,即使勘探量小,至少進一步增加石油供應來源。
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