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肥胖糖尿高危營養師建議交換飲食法控病情

年輕肥胖糖尿高危
營養師建議交換飲食法控病情

【本報訊】學童肥胖問題持續惡化,增加青年人患上糖尿病的風險。仁安醫院分析過去兩年到該院進行身體檢查市民的數據,發現近三成30歲或以下男士體重超標,約一成半人更血壓過高,同年齡層的女士也有逾兩成過重,他們都是患上糖尿病的青年高危族;營養師則建議採用碳水化合物交換飲食法,多進食粉絲、通心粉等低升糖指數食物控制血糖。
記者:鄧愷欣

仁安醫院內分泌及糖尿專科顧問醫生黃毅鵬指,過去兩年到該院進行身體檢查的2.2萬多人中,發現近三成30歲或以下男士有肥胖問題,約一成半血壓超標,女士則分別有21%及7%,「可以見到肥胖同高血壓問題喺年輕人都好常見,但佢哋自己並唔知道。」另外,低密度膽固醇、三酸甘油脂及糖化血紅素等偏高,也是導致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黃毅鵬表示,亞洲人的內臟脂肪組織較歐洲人高,加上遺傳因素,故六成糖尿病患者來自亞洲地區,數目更以倍數增加,但超過一半人卻不知道自己患病,糖尿病的初期病徵不明顯,患者一般會感到容易肚餓、口渴、疲倦和體重下降,若延誤治療隨時引發心臟病、中風及腎功能受損等併發症,「家10個需要洗腎嘅新增個案中,至少有5、6個係有糖尿病。」
該院營養師李向明指,調節飲食及多做運動都有助減低糖尿病風險,但戒口卻不容易長期遵從,大部份糖尿病患者也誤會調節飲食等於捱餓,又不能外出用膳,故往往難以實行,患者其實可以碳水化合物交換法,進食自己喜歡的食物,例如可以進食大半碗飯、半碗通心粉、兩條腸粉或兩碗粉絲代替一大碗麥皮,也可多進食一些升糖指數在69或以下的食物,例如以即食粉絲代替杯麪,或以通粉代替白飯等。

29歲患者血糖超七倍

今年只有29歲的陳先生,發現患上糖尿病前體重高達230磅,病發前四個月體重卻無故降至170磅,最初還為自動減磅而高興,後來因為腹部長出一個大膿瘡求診,檢查時才發現患上糖尿病,當時血糖值更是正常人的七倍,「自己咁肥,都知道會有(糖尿病),但冇諗到咁早發生。」患病前他一日三餐也出外用膳,當中兩餐更是快餐,更無運動,病發後除接受藥物治療,也學習以交換法進食,並少食多餐,現時血糖已回復正常水平。

常吃食物的升糖指數(GlycemicIndex)

食物:白飯
昇糖指數:109

食物:白方包
昇糖指數:71

食物:即食麪
昇糖指數:54

食物:通心粉(圖)
昇糖指數:47

食物:焗番薯
昇糖指數:46

食物:意大利麪
昇糖指數:42

食物:脫脂奶
昇糖指數:32

建議選擇升糖指數69或以下食物

資料來源: http://www.glycemicinde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