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HiFi天后

下一站HiFi天后

上YouTube看到《星期日大班》,鮑比達彈《新不了情》,身旁一個苗條身影唱得很像鄧麗君,看字幕才知她叫陳潔麗,對,是陳潔麗,不是陳潔靈,但兩人聲線同樣動聽,動聽得鮑比達直豎拇指,HiFi發燒友封她為試HiFi靚線天后。

記者:蒙為亮
攝影:陳盛臣

陳潔麗(Lily)

有「HiFi天后」之稱,曾推出《心曲》、《一水隔天涯》及《1.825m》等八張大碟,每隻唱片銷量皆超過二萬張,2007年在九展StarHall舉行首個音樂個唱。

■陳潔麗夢想很簡單,紅館開個唱,好讓人認同自己實力。

鮑比達

生於音樂世家,1975年出任香港科藝百代唱片公司音樂總監,1978年重返校園,到美國波士頓柏克萊音樂學院主修作曲及編曲。八十年代返港,參與製作許冠傑、陳百強、張國榮、梅艷芳等唱片。

一Take過錄音

在HiFi界陳潔麗已非陌生名字,每次出新專輯,往往都能打入唱片舖銷售榜十大,上月推出大碟《儂情》,鮑比達認真打造全碟十二首歌,對香港樂壇從新抱有希望。

陳潔麗=陳

鮑比達=鮑

記者=記

■陳潔麗×鮑比達的最新專輯,《儂情》各大唱片舖有售。

鮑:遇上Lily前,我對香港樂壇幾乎死心,很多行內人根本不會唱,有些歌手唱了好幾年,基本拍子捉不到、簡單樂理弄不清,不懂音樂為何物又哪能唱得好?好歌手除一把靚聲,還要能唱也能聽,只一味唱但又聽不到自己不足,這是必輸的。Lily給我驚喜,她唱得認真,有的是潛質,還有無止境進步空間。

陳:入行以來大家問我最多的問題是:「Lily,你唱得這麼好有甚麼心得?」首先,我覺得自己還可比現在唱好一百倍;第二,我真的沒半點獨門心得,只是投入認真去唱。

鮑:她的投入顯而易見,Lily每隻專輯,百分之九十的歌都是一Take過錄音,另外的百分之十,是她自覺唱得不好要求重錄一次,她錄音是不分段錄的,一氣呵成才是專業。

陳:哈哈,可不是吧!也許是我差勁,才不可分段接下去錄音,或許,分段錄音也是一種技巧吧……

鮑:別儍了,一首歌的氣氛全靠歌手帶領而出現高低起伏,分段錄音,每次駁唱也出現微調,人不是機器,這又怎可能呢?一式一樣的音樂,我從來不做也不懂做,早幾年有些歌手找我做監製,錄得不好,我要求重新錄過,她竟說:「那一段走音,就在那一段錄過不就成了嗎?」那時我只回應一句:「隨便你。」之後她真的依然故我,這就是專業不專業的分別了,我在樂壇多年,為甚麼有歌手可以一Take過,有歌手三天三夜都錄不完?動力和心機在唱歌上是騙不了人的。

記:你倆是怎樣認識?

陳:巧合吧,有次鮑Sir無意中聽到我的唱片,說我唱得OK,之後主動找我合作……

鮑:哈哈!實情是不知甚麼時候,你唱片公司的人寄了你的唱片給我,我呀,工作一向凌亂,唱片不知擱到哪裏去了。有次忽然見到唱片,就試聽,一聽着迷,才會主動致電邀你合作。今次的《儂情》,有兩首歌,是我親自寫給她的。

陳:特別是《沿途愛》,那種旋律很優美,是我最喜歡的一首。

■要求他們擺輕鬆Pose拍照,最後鬆不了,表情動作反而非常搞笑。

■進入鮑比達的錄音室,他手舞足蹈地向Lily講解各式各樣的錄音工具。

■鮑比達:「她是HiFi天后。」陳潔麗有點尷尬:「別說得我這麼老。」

下一個鄧麗君

由製作人角度出發,香港樂壇積弱原因是甚麼?是K歌當道?歌詞內容空洞?旋律千篇一律?太計較市場?一問,鮑比達又拍枱了。

鮑:唉……聽眾只要有耳,也聽得香港流行曲質素下滑,八九十年代,我們的音樂有實力衝出亞洲,因為大家認真對待唱片,弄得如斯田地,全是本地音樂人咎由自取的,只懂一味抄,參考不是問題,但有些跳舞歌連拍子也不改一下,香港樂壇哪會不死?台灣現在這樣成功,是因為大家都把發行唱片當成一件隆重的事,現在香港歌手呢,發了唱片也似沒人知道;其次,就是本土製作人太計算聽眾口味,對的,音樂也要Marketing,但不能過份看重。Lily的Market就是HiFi天后,大家記得靚聲等於陳潔麗,那就成了。

陳:我不介意人家把我定位在HiFi界別,不過加上「天后」二字,好像老了一點,哈哈,我才二十多歲呢。

記:你怎樣入行?

陳:我十歲開始唱歌,讀書時,音樂老師說我聲線不錯,送我去藝術學校培訓,之後組成「青燕子」樂隊,專唱HiFi碟翻唱別人的歌,2002年公司予我機會個人發展。我不只懂唱老歌或Jazz,R&B我都會唱,希望下隻唱片可以試試。我的Marketing策略是穩中求勝吧,太大轉變不適合我,不過不變不會進步,只會被人慢慢遺忘。

鮑:製作人要盡責,人人都唱到R&B,但為Lily度身訂做到一首適合她的R&B歌曲,這才是稱職。好的監製與歌手關係如打乒乓球,首先,你得花時間揣摩對手打球特色,擅短打還是長打?開一球,要令對方有能力回球,太強回不了,太弱又不能發揮對方技巧,要找一個平衡點,只要打造到一首好音樂,它就會成為金曲,變成Timeless,金曲不一定是《新不了情》這類浪漫醉人情歌,哈哈,如《白金升降機》,當年是Popsong也可傳世,我覺得Lily有能力做到下一個鄧麗君。

陳:不少人說我聲線似鄧麗君,我很開心但沒刻意模仿她。格林美獎音樂得主NorahJones反而是我由小到大的仿效對象,希望未來有機會可以與她碰面吧。

■彈得一手好琴的鮑比達,極力支持本地創作,幾乎每年的Cash頒獎典禮也是座上客。

HiFi友走火入魔

怎樣製作高水準天碟?要有Liveband伴奏?所有樂器齊齊收音?後期加工?面對這些HiFi友必問問題,陳潔麗和鮑比達不約而同說:「走火入魔!」

■鮑比達向哥哥張國榮致敬之作——《IrememberLeslie》。

陳:很多Fans都問過我這問題,其實我的唱片製作過程,幾乎每個步驟也和流行曲唱片沒分別。

記:沒有Liveband嗎?

陳:當然沒有啦,歌手和樂手往往分開錄音,太多人在現場我反而有壓力,不過HiFi碟不可做太多後期Tune音,要少味精,所以要求唱功好。

鮑:HiFi天碟很少用電腦合成音樂,在挑選樂手方面一定較認真,樂手演奏技巧也要有保證。我覺得很多HiFi友走火入魔了,聽音樂聽歌變成聽喇叭,只重音質不留意歌手唱得好不好,反而挑剔出不出到高音,完全忘卻旋律與歌藝本身。

陳:老實,我也曾為此不開心過一段時間,之後看開了,HiFi發燒友因為我唱得好,才真金白銀買我的唱片,這已經難能可貴。

鮑:台灣HiFi友要求多點Echo,要人聲厚一點,香港HiFi友要求多一點Background音樂,我沒法平衡所有HiFi友要求,只能在能力範圍內做到最好。我選用自己覺得最舒服的方法,自然呼吸聲和吞口水聲會保留,這樣做會人味重一點。

陳:當了歌手,才知HiFi市場原來這麼龐大,才發覺原來身邊很多朋友,都捨得花大量金錢添置器材。

鮑:自從聽了HiFi碟後,我也買了一套十多萬的喇叭,HiFi已經成了一個Subculture,雖小眾,但那班人的確有驚人消費力。

記:陳潔麗,你出碟開演唱會,賺了人生第一桶金沒有?

陳:哈哈,每個人對人生第一桶金的定義也不同嘛,這個很難說,不過現在生活不缺,倒也是唱歌帶給我的,我從來沒想過音樂能令我發大達或得獎。唱歌於我很簡單,我喜歡唱所以努力唱,一把好聲線也是上天恩賜的,至少我未試過失聲,而且還經常不戒口。

鮑:我看你還是戒口比較好,因為始終……

陳:哈哈!OK!鮑Sir遵命!

■2005年《1.825m》,陳潔麗明Sell靚聲。

■2006年第二張專輯《花言巧語》,仍保留了一點少女味。

■鮑比達只會和唱得之人合作,對上一次就是林志美。

■2008年《一水隔天涯》,太濃妝,老實,我覺得有點娘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