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 舊 - 陶傑

懷 舊 - 陶傑

樓價天貴,許多人茶餘飯後,喧談喋議,開始懷念董建華先生。
董生在任,至少「人老實」,不蠱惑,「八萬五」也不錯,把地產樓價,插殘七成,這位中國現代版的羅賓漢,至少讓千千萬萬市民,趁着好機會買便宜房子上了車。
董生很慈祥,不黑臉孔罵傳媒。不錯,人是蠢了一點。但身為中國人,期待出一個聰明、正直、腦筋轉數快而又魅力四射的好皇帝,是不可能的事──一種是蠢而老實,另一種是醒目狡詐,告訴你:只這兩類,絕對沒有其他選擇,兩種都辦不成事,你選哪一型?
十二年過去了,也是到了重新正確評價董建華先生的時候,正如國內,許多貧苦同胞,支持毛派,覺得要正確評價毛主席一樣。
我覺得,首先要由中文大學成立一個「董建華思想研究所」,對董先生的治港哲學和理念,從頭進行理順、梳爬,尤其是「八萬五」,作為董先生個人的核心思想,承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杜甫詩的不朽主題,而後順藤摸瓜,抓住我國儒家「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大同理想,才可以具體地,鮮活地,正確地,抓住這位偉人貫穿一生的價值重點。
董建華思想,博大精深,由於上承清末民國上海儒商的家教修養傳統,旁徵舊上海英租界時沾染的西洋思潮,更要了解馬克思、凱恩斯,乃至前港督麥理浩的經濟理念與董建華思想學說的內在互動關係,這樣,就能大致勾勒出董建華思想體系的神髓了。
此一特區學術工程,由於規模浩大,自然不能沒有政府撥款。學者和文化界,可以聯名向曾蔭權伸手要錢,他給不給、給多少,就是考驗這個曾蔭權器量的試金石。
上馬要加快速度,進行要加快力度。董先生年事漸高,可幸記憶尚算清楚,及早進行董建華思想資料的保育和搶救,還來得及的,拖延再三,再任由民主派阻撓,就是全香港市民的損失。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中國人最敬老,今後凡施政報告、財政預算宣讀、七一慶回歸大典,請董生他老人家站出前台,站在小曾旁邊,協助小曾撥亂反正,也維持市民對特區前途的信心。
一想到成立研究所,政府有得撥款,你就開心得睡不着覺了。
幾時開放投標,交proposal?你一定填表的,對不對?下一步就是諮詢國際學術界,像哈佛、牛津,請他們也派學者來。董建華思想,研究下去,說不準還發現,是屬於全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