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的環保觀念仍然十分薄弱,完全不像是一個現代化的文明城市,相對於台北、新加坡、首爾,更不用說歐美加的城市,無論在節能,垃圾量及垃圾分類,廚餘(吃剩的菜餚)等方面,香港人都可以說基本上還沒有建立起環保意識,環境局把慳電膽券、政府買幾部電動車,當作環保措施,卻忽視其他方面的浪費。
亞太經合組織資料顯示,港人年平均用電量,1996年是4915度,2006是5882度,升幅20%。其中,商業用電增51%,住宅用電增21%,這當然與氣候暖化、冷氣使用增加大有關係,但港人缺乏節能意識也是重要原因。
香港人的廚餘(食剩飯餸)增幅更驚人。07年港人每日廚餘3310公噸,佔全港固體掩埋廢物40%。其中,工商機構03年全年廚餘總量十六萬九千公噸,07年增至三十一萬公噸,增幅83%。港人在酒樓吃剩餸少有打包,大部分都倒掉。剛過去的中秋節,港人丟棄285萬個月餅,叠起來相當於270棟國際金融中心。
香港平均每天回收廢紙量,從97年的1943公噸,增至07年的3019公噸。垃圾人均每天1.36公斤,比新加坡、首爾、台北多37%至62%。台北自推行必須購買政府專用的垃圾袋後,許多住戶都減少了垃圾量。
港人又缺乏回收觀念,垃圾分類不普遍。07年每天平均產生1717公噸廢塑料。玻璃器皿不屬法定回收項目,港人每天有三百多公噸玻璃器皿丟進堆填區。
在菩提迦耶,我看到窮苦人家連一隻爛蘋果、一件破衣服都珍惜。頓感文明人的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