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先生屬中產階級,與香港其他中產階層相似,雖然入息不低,但生活擔子非輕,要照顧一家七口,而且有供樓負擔,每月只能做到收支平衡,連為自己及兒子策劃未來的能力亦沒有。理財專家指,可將物業出租,開源節流,有助減輕財政負擔。
記者:甄嘉儀 攝影:梁鑑章
梁先生是家中經濟支柱,隨着兒子出世,每月家庭開支大增。今年初為迎接兒子出生,梁先生租轉買,購入太古城一個約843呎中層單位,成交價540萬元,承造七成按揭,分20年還款,實際按息2.5厘,月供20030元。
他亦肩負供養上一輩的責任,「我同太太結婚6年,由於同為獨生子女,加上太太為全職主婦,工作經驗不多,所以供養雙方父母的責任,一直落在我身上。」由於岳父岳母行動不便,年前開始入住老人院,每月開支1.3萬元。現時每月家庭開支達5.5萬元。他又說:「老人家病痛多,又沒有買醫療保險,每月要預備1萬元醫療費。」
-個案-
姓名:梁先生
年齡:36歲
職業:部門主管
家庭狀況:已婚、兒子(10個月大)、雙親及岳父母
月入:7萬元(已扣強積金)
月剩:5000元
支出:5.5萬元(未計非經常性醫療開支1萬元)
資產:15萬元現金、20萬元股票、強積金現值18.2萬元及自住物業(未還清按揭供款)
保險:人壽保險、醫療及意外保險
症狀:生活擔子沉重
目標:減輕供樓負擔、儲錢退休
梁先生每月開支
36歲
家庭開支:19500 岳父岳母生活費:13000 供樓:20030
保險:2500 月供基金#:0 兒子教育基金#:0 總數*:55030
39歲
家庭開支:19500 岳父岳母生活費:13000 供樓:14936
保險:2500 月供基金#:4000 兒子教育基金#:2000 總數*:55936
註:單位為港元;*未計長輩非經常性醫療開支1萬元;#2年後開始
投資建議
月供基金四千元 22年儲290萬退休
CFP認可財務策劃師陳家慶認為,由於梁先生的家庭開支無法有太大改動,故暫不宜買入其他投資產品,只宜從物業入手。
梁先生供款壓力不輕,提議他將現時自住物業租出,「太古城屬租務市場活躍的名牌屋苑,相信其單位可放租1.9萬至2萬元,應可彌補供樓開支。之後改租較平的康怡花園或南豐新邨單位,相信1.5萬至1.6萬元的選擇不少,可為梁先生每月減省約5000元開支。」
建議延長按揭供款期
「按計劃」經濟師何柏基建議,梁先生可考慮延長按揭供款期至30年,減輕供樓負擔。如銀行接受申請,假設仍承造七成按揭、分30年攤還、實際按息2.5厘,每月供款降至14936元,即每月減少5094元支出。不過梁先生要注意,一旦按息回升,可能再次加重供樓負擔,屆時將無法再延長還款期。
無論採用哪一個建議,均可減輕供樓開支,每月多儲5000元,加上現時月剩5000元,合共會有1萬元資金儲蓄。
梁先生首先要為家庭儲一筆應急錢,陳家慶指,由於梁先生短期內不宜冒太高風險,故宜將該1萬元作銀行存款,兩年後本金連0.01厘利息,共儲24.54萬元,加上手頭現金15萬元,屆時有39.54萬元作應急錢。
預備了應急錢後,將月剩資金其中4000元月供基金、2000元留作兒子教育基金。假設月供基金每年回報率8%,22年後共得286.7萬元,加上強積金回報201.89萬元,股票和儲蓄回報,足以應付退休生活。
至於兒子的教育基金,亦應於2年後開始着手進行,可購買保險公司現成的教育基金,回報率介乎2%至5%。如梁先生每月供2000元,回報率5%,15年後可有53.5萬元,應可應付有關開支。至於梁先生日後每月剩餘的4000元收入,則可用作流動現金支付日後生活所需。
每月按揭供款
假設承造七成按揭,實際息率2.5厘
貸款額:378萬元 20年:20030元 30年:14936元
24年後投資回報預測
月供基金
金額:4000元* 年回報:8% 投資年期:22年 預計可得:286.70萬元
強積金(現值)
金額:18.2萬元 年回報:6% 投資年期:24年 預計可得:73.69萬元
強積金(月供)
金額:2000元 年回報:6% 投資年期:24年 預計可得:128.20萬元
現有股票
金額:20萬元 年回報:6% 投資年期:24年 預計可得:80.98萬元
現有儲蓄
金額:15萬元 年回報:0.01% 投資年期:24年 預計可得:15.36萬元
每月儲蓄
金額:1萬元# 年回報:0.01% 投資年期:24年 預計可得:24.54萬元
總數:609.47萬元
註:*2年後供款金額;#只儲2年,之後自動滾存
建議月供基金組合
鄧普頓新興市場債券 投資比例:40%
1年過往總收益:+58.67% 3年過往總收益:+10.11% 5年過往總收益:+10.33%
JPM新興市場股票 投資比例:60%
1年過往總收益:+73.25% 3年過往總收益:+5.24% 5年過往總收益:+16.47%
註:資料截至10月29日
資料來源:晨星
分析
家庭支柱須備半年生活費
梁先生希望60歲退休後每月有1.4萬元作生活費,假設投資回報足夠用至80歲,以未來每年通脹率平均3%計,若投資回報率5%,退休時需有572.5萬元。至於教育基金方面,假設兒子17年後入讀大學,按現時每年大學學費及雜費約6萬元計,若未來每年通脹率平均3%,需39.68萬才足夠供兒子入讀大學。即兩者合共需612.18萬。
梁先生曾投資股票,現持有滙控(005)及國壽(2628),市值合共約20萬元。他表示,只可承受中度風險。
陳家慶指出,梁先生手頭資金不足以作為應急錢,建議他最少預留半年生活費,即約39萬元作不時之需,「始終經營環境不理想,一般公司會傾向解僱薪金較高的員工,梁先生的工作有一定隱憂,建議梁太考慮於兒子上學後,找兼職幫補家計。」此外,他認為梁先生家中4名長者,可考慮善用政府醫療服務,減輕醫療上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