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大學跟中學的教與學完全不同,教學語言以英語為主,學習要發問才有進步,劉曉鋒形容恍如在吃自助餐,想要甚麼都需要自己去拿去取,花了半年才習慣。三年大學生涯,他覺得有很多東西要做,「一樣接一樣,變成好緊」,透不過氣。
「想要乜要自己去問」
劉就讀的特殊學校以中文教學,他在高考英文科只獲E級,但大學以英語授課,初時甚難適應,「上堂要睇住份筆記做人,唔識點去問,好多嘢唔明。」解決辦法是查字典;無力揭書,便利用網上字典。體力有障礙,曉鋒形容思想上也有困難,「香港(中學)教育着重背誦,少問嘢,但入大學之後就好似食自助餐,想要乜係要自己去問。」起初下課後他跟同學圍着教授,聽同學發問,後來自己開腔提問。
曉鋒的畢業研究導師陳峻斌副教授說,他所教的一個早上8時半課程,曉鋒差不多是最早到的學生,功課水平比要求的更好。
理大工程學院這屆除了取錄曉鋒外,也取錄他的甘迺迪同學趙志恒和鄭建慧,同是肌肉萎縮症患者,三人昨日齊齊被「扑頭」,成為焦點。陳峻斌說,三人入學前,學院特別擴大出入口和設置,方便他們坐輪椅進出及使用電腦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