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監調控地方貸款濫借嚴重 中行籲勿搞一刀切

中銀監調控地方貸款
濫借嚴重 中行籲勿搞一刀切

【本報訊】為防適度寬鬆貨幣政策催化通脹重臨,中銀監續封殺違規貸款,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貸款更成為調控對象。為免監管者出手過重,中行(3988)董事長肖鋼籲中央對地方貸款不能「踩煞車」,搞「一刀切」,否則會對基礎設施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帶來嚴重影響,也會對銀行造成很大傷害,進一步影響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 記者:李培瑛

防通脹和調結構被認定為中央明年經濟重點,招行(3968)董事長秦曉昨提到,今年年底內地通脹將由負轉正,明年應是政府退市的一年,政府不會一下子撤退,會因應經濟狀況,而寬鬆的貨幣政策仍有調整空間,使用的調控工具不一定是加息,可以包括對加強產能過剩的項目審批、發行央行票據和調高存款準備金率等手段。

秦曉:調控政策不一定加息

內地銀行界消息指,在中央決定退市前,將先處理違規貸款,力降金融風險。監管者近期不斷要求銀行微調借貸政策,源於四萬億(人民幣.下同)刺激經濟措施成功「保八」,但骨子裏經濟未言復蘇,上半年全國9.1萬億元投資,基礎設施投資佔57.4%,單是投資已佔7.1%經濟增長的6.2%,且投資絕大部份屬政府行為,就是投資在經濟復蘇扮演舉足輕重角色,因此,中央一直十分緊張地方政府融資是否出現濫貸,免得埋下另一波金融泡沫。
中銀監主席劉明康於上月底,要求銀行要切實加強融資平台和項目貸款的風險管控。觸發中銀監要向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貸款開刀,是由於人行和中銀監於今年3月,表明有條件支持地方政府組建融資平台,發行企業債和中期票據後,地方政府的投資融資平台數量火速增加。
更令中央憂心,是上半年7.37萬億新增貸款中,有近3萬億元借予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其中不少貸款被地方政府用作一些項目的資本金,銀行認定有政府作後盾的項目貸款是最安全,但由於不少項目出現「一項目多次融貸」,項目隱藏金融風險導致中央不能不管。

肖鋼承認地方過度融資

就中央要管地方政府融資。肖鋼昨在《人民日報》撰文,承認該等貸款確實有三大風險,包括一些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大大超過自身承受能力舉債,有的項目選擇不當,會給商業銀行貸款帶來損失。
肖鋼表示,商業銀行支持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貸款投放,須遵循商業化和差異化的原則,區別對待,有保有壓,貸款需確保風險和收益相匹配。對全國城市實行名單管理,不搞遍地開花,此對於研究確定下一步調控政策十分重要。
秦曉昨預期,今年底內地通脹將由負轉正,明年將逾3%,主要是產能過剩問題。他續稱,去年央行五度降息,目前息口已趨平穩,料明年不會再出現降息的情況。

地方政府融資平台3大風險

●很大程度上依賴未來經濟增長帶動地方財政收入,單靠銀行加強對信貸業務審查是難以控制,亦即系統性風險並非銀行所能掌控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專案投融資規模較大,貸款往往來自多家銀行,一旦發生違約,波及面較廣
●一些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大大超過自身承受能力舉債,有的項目選擇不當,會給商業銀行貸款帶來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