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有一群以「無殼蝸牛」為名的中產人士發起遊行,樓股皆升的情況,彷彿令人回到97年前的好日子。
在讀者的集體回憶中,不知可記得10年前的科網熱,可記得tom.com上市前後的空前盛況,當然還有為科網股而成立的創業板。
現在,創業板有點像雞肋,很久已沒有在媒體曝光,亦很久沒有公司在創業板上市。有盈利能力的公司,早已轉到主板,剩下來半死不活、成交慘淡的,殼價又不值錢,還要花一大筆行政費用,聘請國際級審計師、公司秘書做季度報表。
深圳創業板勝香港
10月23日,A股休市後,深圳證券交易所的創業板正式開板。在儀式上,中證監主席尚福林的言論,離不開「深化監管創新和制度創新」、「逐步完善創業板市場配套法律」、「提高規範運作水平」、「中介機構要切實歸位盡責」等。
深圳創業板開板後,10月30日就有28家國內公司掛牌,使人驚訝是,這些公司上市的平均市盈率,竟然達57倍,集資額不菲,比到香港上市的十多二十倍市盈率,不可同日而語。
當然,上市公司老闆要貢獻多少錢來托住股價,不得而知。在中證監等候審批到創業板上市的公司有188家,有約900萬合資格投資者,已開立買賣創業板股票的賬戶,香港的banker,口水直流。
UncleRay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