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韓國導演朴贊郁,自然聯想到暴力,可能混點幽默,究竟從中要表達甚麼?「要表達暴力帶出來的痛。」簡單直接,還故意放大至荒誕程度,要你看得恐懼,新作《饑渴誘罪》繼續血腥,但無所謂的暴力無美學可言,只把愛情放大至吸血及救贖層面。
記者:梁佩芬
攝影:伍慶泉
朴贊郁
西江大學修讀哲學時參加校內電影研討會,學習電影理論及撰寫影評,成立了「西江電影聯合會」,及後任副導演,1992年正式執導《TheMoonIs...TheSun'sDream》,2000年憑《JSA安全地帶》一炮而紅,接着《復仇》、《原罪犯》及《親切的金子》成其「復仇三部曲」。
一人抗議
朴贊郁是怎樣的人?「我是個很正常的韓國人。」正常之意思是,外表有點中年發福,身高未及六呎,髮長及領,臉圓,與當年在灣仔世貿會議場外抗議的韓國農民同一外形,與Rain及權相佑等型男截然不同,「沒錯,我們有話便說,有寃會伸,要知道,唇亡齒寒。」2006年,第五十六屆柏林電影節,朴贊郁不只參展,更表演了「一人示威」,拿着一塊寫上「KoreanFilmsareindanger」和「NoScreenQuota=NoOldboy」的抗議牌,不滿政府受制於美國壓力,縮減韓國電影在本土的上映日數,要求堅守原有的配額制,「那時,大部份導演都表達了不滿,更一度集體剃髮抗議。」最終?「哈哈哈,直到現在,政府沒改變政策,我們不會坐着不動,只會再找機會表達意見。」當香港電影導演羨慕韓國政府大力推動本土電影創作之同時,原來他們也有苦況,「沒辦法,這是商業社會,很多時的確會受限制,最重要是我們知道自己要爭取甚麼。」韓式抗議,激動起來,如萬里颱風,風起雲湧;寧靜起來,如山中湖水,漣漪微震,與他的電影風格,非常相像。
打是打死是死
一個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才流行的新詞彙──「暴力美學」,究竟暴力可以帶出甚麼「美」?抑或如香港影評人所說,透過電影中的暴力畫面,靠血腥變成純粹的快感?朴贊郁過去的「復仇三部曲」──《復仇》、《原罪犯》和《親切的金子》,應完全表達出來吧?「暴力,不是種複雜東西,只是使用暴力者加諸別人的痛,和受暴力對待者接收到的苦。」與另一被譽為暴力美學導演吳宇森相比,朴贊郁的暴力,少了點刻意營造出來的浪漫,不談甚麼美學不美學,打是打,死是死,如《復仇》中,聾啞男主角被人扼着頸快死之際,仍可一針插入對方的頸大動脈,令對方爆血至死。「我要表達暴力,就是要展現當中的痛,任何暴力,最終只形成傷害,畫面上要到達最巔峯最瘋狂最恐怖,你才知道暴力是多麼的殘酷,多麼的不需要。」他不覺得自己變態,更不認為暴力含任何浪漫及美麗成份:「暴力會延伸復仇,復仇之後,就要救贖,沒完沒了;但若果沒有暴力,便沒有後者。」他不否認,自己是個和平愛好者。
神父變淫棍
復仇與救贖,是朴贊郁電影不可或缺的兩個主題,新作《饑渴誘罪》也不例外。「到了《親切的金子》,我開始覺得救贖比復仇較重要,要救自己又要救別人。」他曾經形容「復仇三部曲」是一頓飯的主菜,而由人氣偶像Rain主演的《再造人之戀》則是甜品:「我以前的確是這樣想,今天,我反而覺得《再造人之戀》只是頭盤,《饑渴誘罪》是主菜。」因為,今次這頓飯的主題是「愛與浪漫」。「每一齣戲,我都有表達『愛』,從《JSA安全地帶》的父女之愛、兄弟之愛,到《親切的金子》的以愛頂罪,不過,要談到更深入一點的『浪漫』,卻是首次。」
新作《饑渴誘罪》講一個在醫院工作的神父,身先士卒參加秘密研製致命病毒疫苗的實驗,企圖尋找救活世人的計劃,但中途輸了有毒的血而變成吸血殭屍,之後愛上中學同學的妻子,一切一切,都是表達海枯石爛的愛情,「我相信,世界上是有真愛的,可惜,很多時,愛不能轉化成文字,又沒有影像,只能靠感覺,這就是浪漫。」難怪,有網民說:「若果拍拖男女同時都是朴贊郁Fans,那這是一套非常好的電影。」這故事,朴贊郁早於十年前拍攝《JSA安全地帶》已醞釀出來,更與《J》的男主角宋康昊說《饑渴誘罪》故事大綱:「當你與某演員談論過一個角色,會很自然找他演出,十年間,我與宋康昊更因常傾談故事而成了好朋友。」
吮腳趾清洗罪惡
朴贊郁用近十年時間構思《饑渴誘罪》,與以前用二十小時創作《原罪犯》,甚至用一支煙時間變早期作品《TheMoonIs...TheSun'sDream》出來,有很大的差別:「我想自己有一定影響力,才創造出這個比較具爭議性的故事來。」能夠有膽把神父變成淫棍,與他成長背景有莫大關連,「我父母是天主教徒,小時候我上過教堂,讀過《聖經》,不過,我現在已不再做同一件事。」一百八十度轉變,是因為,「長大後,我有疑惑,可能受一些事或經驗影響,不再相信,絕不是甚麼大不了的事。」
他不再信教的原因,可能你能從電影中找到些蛛絲馬迹,因為朴贊郁說戲中神父尚賢,投射了自己某部份性格:「當道德大於慾望時,神父當然是神父;相反,神父還可以是神父嗎?」中毒後的神父,雖仍然脆弱和優柔寡斷,卻要吸血度日,能如蝙蝠般飛行和倒掛,更愛上朋友妻子泰珠,荒誕地在韓服店準備鬼混,可惜最後被她最討厭的奶奶突然召喚才事敗;最終,兩人在醫院裏的植物人隔鄰搞上了,神父還吮起泰珠的腳趾公來,「哈哈,這不是變態,你知道有個聖經故事,講到耶穌在釘十字架前為為門徒洗腳嗎?尚賢是想洗淨泰珠以前的罪,變得純潔。」可惜,泰珠竟利用尚賢為她殺死重病又性無能的丈夫,一幕池塘殺夫戲,有點似《復仇》結局時將池塘變血池的恐怖場面:「這一段取自1981年歐洲電影《Possession》,連泰珠穿的藍裙子造型,也與該片女主角相同。」故事在千迴萬轉中表達愛慕、誘惑、欺騙、殘殺、吸血和寬恕,看開一點,也正是最普通不過的愛情日誌,說真,你我他也只在慾望中打滾的一隻殭屍。
後記:
曾經,我在首爾街頭看到一個男人,用腳踢爆一個已經被打倒地上的女子的鼻,若那刻不是朋友拉着,我早已隻身上前打那該死的男人。從此,我認定韓國男人是暴力狂,也不相信他們有愛情這回事,不過,我沒有勇氣問朴贊郁有否打過女人,因為我怕……
《饑渴誘罪》故事
尚賢(宋康昊飾)是位在醫院工作的神父,自願參加秘密研製致命病毒疫苗的實驗計劃,因輸入未經驗證的血液而奇蹟地活過來,康復後變成吸血鬼,靠飲血維生。一天,他遇見朋友康宇(申河均飾)及他的妻子泰珠(金玉彬飾),喚醒他前所未有的愛慾,泰珠也希望靠尚賢對付奶奶和無能丈夫,尚賢不能自拔地愛上了泰珠,放棄神父袍墮入愛慾世界。
(上映日期:十一月五日)
朴贊郁暴力回顧
《復仇》:又啞又聾的Ryu,姐姐有腎病需要龐大醫藥費,聽從女友計劃綁架工廠老闆女兒,Ryu本無殺意,老闆女兒卻意外被殺,老闆私自復仇,並不太過血腥,大玩電擊和割破大動脈鏡頭。
《原罪犯》:口舌招尤,大秀在某晚被人帶走禁錮十五年,被釋放後決定報仇。其間遇上美道,終於找到主謀是當年同校師弟,如接受不了驚嚇場面,別看後半小時的剪脷場面。
《親切的金子》:金子年僅十九歲,替老師白先生頂綁架殺人罪,在十三年刑期裏,她天天計劃如何在出獄後向白先生報復,戲中有詭秘有親情,同樣大賣血腥畫面。
《三更2》:朴贊郁負責第三個故事《割愛》,故事講一個導演發現老婆被壞人五花大綁,必須限時內殺死素未謀面的無辜小孩,否則壞人會砍掉她手指,以主觀鏡層層透露秘密。
《再造人之戀》:講自認是再造人的英君被送入精神病院,認識自認能「偷走別人特質」的一順。
《JSA安全地帶》:港人首次 認識朴贊郁的作品,講述南北韓三八分界線兩方軍人的友情故事,帶出歷史問題讓政府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