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第一波:公屋.居屋.私樓 - 李兆波

理財第一波:公屋.居屋.私樓 - 李兆波

樓市先前大升,觸動了不少人的神經。接二連三有好友查詢買公屋及居屋的事宜,他們擔心樓價再升下去,會無屋可住,因那時的薪酬,已達公屋富戶水平,租私人樓宇,會貴兩至三倍以上,買樓又未必可負擔首期,供樓亦感吃力。
買公屋一如買私樓,其實是變相預付了多年租金。一個月租1500元的公屋單位,如賣40萬元,等如預付55年租金。如售價是30萬元,只預付了近28年租金。當中已計算了時間值,但未有加上因購買公屋,額外付出的差餉、地租、管理費。是否吸引?視乎購買者的現金流及需要,用來保值恐怕有限制。
購買居屋又如何?居屋質素不及私人樓宇,配套設施亦少,至少沒有會所,一分錢一分貨。近年的居屋主要是用家市場,出售予買家時有折扣,以後在私人市場放售需補地價,這會為一些急於現金周轉的人帶來不便。

居屋提供穩定上車機會

不過,居屋可提供一個穩定的置業上車機會,2人或以上的入息限額是24200元,資產限額79萬元。一個150萬元的單位,月供約5000元。上了車以後,如工作環境順利,升職加薪後的負擔便見輕鬆,有需要時可出售居屋,再流向私人市場購買較大單位。
私人樓宇也可用同樣分析,在政府出口術前,不少私人住宅租金預付期,由30年到接近60年。預付期長的主要是市區樓盤,可以說買樓是預付租住權,是否合理要衡量,當然租住權以外是投資,物業價格是否上升,要看自己眼光了。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
會計與財務高級導師 李兆波
mailto:[email protected]

李兆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