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文革造像成風 劫後拆像成潮

新聞背景
文革造像成風 劫後拆像成潮

1966年爆發的文化大革命是內地建造毛澤東雕像鼎盛時期,各省市自治區都要在黨政中心或重要場所興建毛像,一時間毛雕像無所不在。有研究者估計,全國建大型毛雕像至少上萬座,遍佈神州各地。
但1976年文革結束後,中共以「停止個人迷信」為由,下令各地清理個人崇拜品,大規模拆除毛雕像工作隨即開始。據不完全統計,至1978年7月底,全國僅省市黨政機關院內,清拆毛塑像就達2,115座,其中作為中國政治中心的北京市清拆得最為徹底。
相比黨政機關,大學校園清拆毛雕像相對落後,以至於大學成為保留文革毛雕像主要場地,北京體育大學、中央美術學院,以及上海復旦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大等,均保留毛雕像,並成校園一景。不少當時是無錢拆,後來則是不敢拆。
目前崇毛最離譜者,是有「紅色第一村」之稱、實行共產制的河南漯河市南街村,該村廣場豎有一座高10米漢白玉石毛澤東雕像,不但24小時有戎裝民兵持槍守衞,全體村民每日朝早還要齊集廣場,面對毛像三呼萬歲,左風十足。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