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土地政策該以不變應萬變 - 盧峯

蘋論:土地政策該以不變應萬變 - 盧峯

越來越不了解行政會議究竟是個怎麼樣的架構。從憲制上來看,行政會議是特首最「近身」的參謀智囊,形同外國政府首要的內閣,既負責出謀獻策,也有拍板定案的大權。很多政府重要政策及措施都要由特首會同行政會議作最後決定才能執行。對特首及特區政府來說,行政會議成員理應是最忠實、最堅定的支持者,不但不會跟政府、特首唱反調,並會在特首、政府被批評圍攻時明白無誤的公開支持政府的立場。回歸前的行政局議員比較低調,但基本上能做到這樣的角色,不會各有懷抱。
但從過去一段時間特別是近期的情況來看,行政會議不再是特首及特區政府的忠實支持者。當公眾輿論狠批施政報告的措施,質疑特首誠信時,行會成員大部份時間保持緘默,沒有或不願為政府澄清、護航。到近期高樓價及房地產泡沫成為公眾焦點時,一些行政會議成員更公然跟政府唱反調,向政府施壓。當負責房屋政策的官員表明不會改變停建居屋政策時,仍有行政會議成員繼續表示該復建居屋。當財政司司長及負責土地政策的官員清楚指出勾地政策運作良好,不應輕言改變後,行政會議成員鄭耀棠則要求政府恢復定期賣地,重奪批地的主動權;並嚴限發展商如何使用土地,確保興建的新樓不會變成「豪宅」發售。
這種跟特首、政府唱反調的做法,這種發出跟政府不一樣訊息的做法不僅讓公眾、市場混淆及難以理解,更讓人質疑行政會議的角色及作用。特首及他的內閣可真要好好溝通及檢討一下!
行政會議成員提出的「異見」除了讓公眾及市民混淆之外,他們的建議也是急就章式的措施,既未能對症下藥,反而可能加劇樓市波動。
首先應該看到,近期的房地產熱潮及天價成交完全是各國政府大灑金錢救市的後遺症,完全是熱錢追逐短期利潤的後遺症。在超低息的環境下,借貸成本接近零,投機者及志切翻本的基金自然利用每個可能的機會鼓勵其他人入市接貨,務求形成一個「長升長有,有買貴冇買錯」的神話,然後大賺一筆離場。面對這樣的市況,最合理的做法是令價格機制發揮作用,讓發展商、業主、及投資者在「天價」面前更小心考慮本身的風險,讓他們再三考慮「天價」是否合理及能否站得住腳。只要他們因「天價」放慢入市腳步,願意看清楚市況再作決定,不急於入市高追,樓市泡沫便有可能消減,投機者及大鱷高位派貨的機會便會降低。
假若政府倉卒出招,例如即時改變勾地制度,主動推出土地,發展商便有可能為了托住高樓價而出手投地,為樓市再注入興奮劑,形成一個高地價高樓價的惡性循環,令泡沫反而更容易吹的更脹及更危險。至於嚴限發展商不能隨便發展「豪宅」則是說易行難,無法執行的餿主意。
短期而言,特區政府在土地政策方面該以不變應萬變,金融體系則該嚴守紀律,防止濫貸亂借,減少火上加油的機會,這些做法遠比胡亂出招、胡亂改變樓市的基本政策好!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