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色列、澳洲、挪威及印度等多國央行先後加息或作出所謂「退市」行動後,上周初全球資產市場(美元、日圓及英鎊等低息貨幣除外)幾乎全面走低,美滙指數一度由14個月低位反彈2%,環球股市則全面下挫。隨着多國央行已開始收緊銀根或作出關注未來通脹風險的聲明,市場正揣測聯儲局本周議息會後或有可能會作出類似聲明,因此間接觸發了上周初的美滙反彈及全球股市下挫。
考慮到當前美國政府民望下跌(明年為美國國會選舉年),以及經濟方面的高失業及高破產率等嚴峻形勢,筆者認為聯儲局在未來12個月內都拿不出真正的勇氣去加息或退市,即使未來或會提出有關的言論,都純粹是為了口頭干預美滙跌勢,目的是要讓美滙在有秩序的情況下持續下跌。
美國上周公佈第三季GDP數字高於預期,理論上應該會提高退市的可能性,若細心閱讀數據內容,不難發現大部份的增長元素都是來自一次過的政府資助,因此數據變相暗示政府不能倉促退市。
弱美元利美國減債
筆者在本欄曾重複提及,現時美國包括社會及醫療保障在內的總負債已超過100萬億美元,未來10年除非大幅削減軍費或加稅(政治上這兩者都不可能發生),否則根本沒有可能成功減債,因此「美滙有序下跌」是長遠解決美國債務的唯一出路。在這前提下,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國家,將持續分散儲備至其他貨幣以及各類有長遠軍事及經濟需要的天然資源及其相關股份。
短線看來,預料美滙短暫反彈過後將重現跌勢,年底前甚至有可能會跌近歷來低位,推動較高息貨幣及商品價格再創新高;對股市的影響將視乎期間長債孳息走勢,若聯儲局願意延長或加推量化寬鬆措施,債息則可望暫時受控於較低波幅之內,對維持經濟增長有幫助;而貨幣供應進一步增加,則可繼續推動資產市場升勢,有利延長經濟復蘇的假象,這就是奧巴馬政府現時唯一可以採取的拖延時間策略。
人民幣或逐步升值
中國通脹率現處於負數,預料明年首季只會徘徊於輕微正數,因此未來3至6個月中國調高官方利率的機會不大;然而,由於資金持續流入,明年中過後人民幣或會容許逐步升值3%至5%,以抵銷入口通脹及資產泡沫形成的壓力,預料中國及新興市場股市未來6個月將繼續大幅跑贏以美國為首的成熟市場。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潘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