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上海人 - 張灼祥(拔萃男書院校長)

到底是上海人 - 張灼祥(拔萃男書院校長)

○九年十月二十六日在北京機場書店隨意走動,書店入門正播出影碟,有穿著入時中年在講人生道理,引經據典,談的是做人處世之道,也算百家論壇之一吧,當眼處擺放的盡都是類似的中式心靈雞湯書刊,多附上光碟,可看書,也可看作者登壇講學,那位中年,既像生意人,又像傳道者,講大道理,卻又不忘談及時事焦點,更會送上一兩個笑話。站在那裡五分鐘,保證有所得著,如今的即沖即飲即食文化,賣相挺好的,難怪書店職員大力推介:「這是最流行的書籍,最受歡迎的作者,要不要多買兩套送人。」
上架的多是勵志書,趣史,北京風土人情,旅遊,飲食指南。沒想到竟找到一本毛尖的《亂來》,寫文化,電影,上海文藝圈見稱的毛尖,作品可在機場書店出現,真不簡單。
毛尖是筆名還是真名,不得而知。中國名茶之一毛尖,是貴州龍里出產的,還是河南省信陽東雲山出產的,列入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沒考據。綠茶毛尖以「細、圓、光、直」風格見稱。用品茶態度來看作家毛尖作品,茶與作品作一比對,竟有相似之處。
○九年四月二十四日在城市大學第一次見毛尖,她在著作《慢慢微笑》簽名,還希望看她作品,可以「一笑」。
在飛機上看毛尖的《亂來》,是笑完可以再笑,一篇一篇看下來,對毛尖的家庭生活,大學校園趣事,上海文化圈點滴,多點了解。手法既有寫實,亦有拉丁美洲魔幻筆觸,應了紅樓夢的「假作真時真亦假」,虛幻與真實人生的拉扯,倒是有幾個名字,我是知道真有其人,像孫甘露、陳村、陳子善,另兩位風流人物,寶爺、沈爺,則沒法知悉是否真有其人。真有的話,看毛尖的描述,他們可真算是個人物,接近傳奇了。
是真是假並不重要,戲假也可情真,人物虛構也好,真實也好,經過藝術處理,包裝,總有牽動人心一刻。看毛尖寫上海文藝界的飲宴,那既可歌又可笑的場面,祇有繁華大都會,才會如斯可觀,毛尖筆下的沈爺、寶爺,「請客吃飯,如能請到他們中的任何一位,就算一盆青菜一碟蘿卜,也是一生世的豪宴。這叫吃在上海。」
香港也曾有過不錯的文化人飯局,那是戴天仍未移民到加拿大的十多二十年前的日子了,正當盛年的文化人,喝起酒來特別兇,說起話來特別嘹亮,那是識飲識食的年代。還有已是大者隱於市的小李飛刀,安排的飯局,別具風味,每一位被邀請的都樂意出席,因為主人家保證不會有冷場,最後一次見霑叔,那飯局也是小李飛刀主催而成的。
那一代文化人早已各散東西,新一代的也許有他們的見面方式(吃自助餐,下午茶,還是各自精采,沒法知悉了),至於我們那一代,不見面的了。
因此看毛尖寫上海飯局,寫得挺熱鬧,羨慕不已。她筆下的孫甘露,十七年前見他,衣著具品味,話不多說,他的小說像朦朧詩,不好懂。如今他已修成正果,成了icon。看毛尖的描寫孫甘露到大學演講,「他一進來,秦羅敷似的引起一陣騷動。人長得好,已經難得,還是個男人,更難得,男人還寫小說,還寫迷幻詩,那就人頭馬了。」
孫甘露為毛尖寫序,也讚這位「天才率性的作家,知人論世通達曉暢,她風趣的文字甚至使她談論的世界看上去比實際上要有趣得多。」
說的也是,我在上海的日子,卻總是沒法印證毛尖筆下的上海浮世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