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總統奧巴馬 - 劉紹銘(嶺南大學榮休教授)

化學總統奧巴馬 - 劉紹銘(嶺南大學榮休教授)

場景是東京市近郊的一家美容院。平常播送的都是古典音樂,今天卻例外。客人聽的,是奧巴馬總統的就職演說。老闆娘酒井歌子說奧巴馬的演辭,既讓她精神振奮,又可幫助她學英語。她說她的客人一樣迷上奧巴馬的辭令和風釆。自今年元月發行以來,演辭的光碟已銷售二十多萬件。奧巴馬演辭全集的銷量更為可觀,自去年十一月上市以來,已賣了五十多萬本。
奧巴馬的明星效應,可從以下的出版物見一斑:《SpeechTraining:LearningtoDeliverEnglishSpeech,ObamaStyle》;《LearnEnglishGrammarfromObama》;《Yes,IcanwithObama:40MagicalEnglishPhrasesfromPresidentialE-mails》。在日本,因奧巴馬之名帶動的學習英語浪潮,據專家估計,已成了市值十七億美元的新興工業。
即使英語受過訓練的人,也不一定聽懂一篇現場播出的英語演辭。奧巴馬讓日本人受落,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咬字清晰,節奏適中。他們認為美國電影裏的英文最難捉摸,因為演員都不好好說話,只是咕噥一番了事。但據朝日出版社一位編輯所說,並不是所有購買奧巴馬光碟的人都聽得懂英語的。光碟上市後,他收過不少「消費者」來信,告訴他說雖然自己的英語蹩腳,聽了他的演講後卻深受感動。怎樣蹩腳呢?全篇演辭中只聽懂「對的,我們做得到」(Yes,wecan)這句話。夠蹩腳了吧?但這些「消費者」說,他們一樣感動得眼淚漣漣。Theysaidtheywereintearsnonetheless。
你的話我聽不懂可是我還是受感動。專家指出這與奧巴馬說話態度誠懇有關。他跟你溝通時你會有聆聽至愛音樂時那種心靈相通的感覺。演辭內容、說話技巧和講者的個人魅力,處處決定人際溝通的成敗。日本一些社會學家因此指出,奧巴馬「現象」之所以風起雲湧,實因日本人渴望在自己的政治人物中也能出現一個可以跟他們溝通的領袖。我們不必扯得太遠,就拿剛下台的首相麻生太郎來說好了。就在奧巴馬光碟和書本熱賣的當兒,麻生先生的「拉票」活動連番出醜,說歪了話,唸稿時錯字連篇。
以上資料,採自十月十二日《紐約時報》MikiTanikawa一篇特寫。MaureenDowd借喬治.W.布殊和克林頓的口吻「修理」奧巴馬的文章("GandhiWuzRobbed")跟Tanikawa的報導同日登場。
卻說克林頓聽到奧巴馬獲諾貝爾和平獎的消息後,馬上打電話給布殊。「Hey,man」,克林頓打招呼說:「這真絕了。這個獎給了花生總統卡特還不算,現在居然再接再厲,給了我們的PresidentParisHilton!這王八蛋在位不過幾天,就拿和平獎?他該拿的是化學獎。他懂的只是化學!」
布殊:「我才氣呢,媽那巴子的。諾獎那些左口懵蛋解釋派錢給PresidentLaBamba的理由是他揚棄了大美國主義舊路……。」
克林頓:「奶奶的,老子用在斡旋中東和平所花的時間和心血就不算,單是應付阿拉法那癲佬已夠受。」
布殊:「算啦!算啦!你也知道,LaBamba獲獎已成天下笑柄。他譽滿歐洲有屁用,回到美國本土就是狗熊。」
克林頓:「他做事無決斷,只會變形。嘻嘻,看哪,他已由美國小姐變為世界小姐了!」

MaureenDowd原文用了不少美國俗話,要解釋清楚,得用注腳。因此上面克林頓和布殊的「對話」,不是從MaureenDowd的文字翻譯過來,只採其大意。Dowd對奧巴馬只曉做show的作風大為反感,因此用詞刻薄,說他是PresidentParisHilton。Paris是HiltonHotel東主的千金,姿色平平,演技不堪入目,是B級電影的龍套。堂堂Obama總統在她筆下變了LaBamba,聽來像跳ChaCha舞、唱拉丁情歌的夜總會藝人。對話中克林頓說ObamashouldhavegottentheNobelinchemistry,becausechemistry'sallhe'sgot。這裏的chemistry,當然不作「化學」解。日本人聽不懂他的演辭,依然「感動」。奧巴馬的魅力就繫於與別人溝通的本領。Hehastherightchemistry。可惜他只說不做的形象已深入民心,這種「化學」恐怕要成為一種負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