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期四個月的發水樓公眾諮詢今日結束,諮詢結束前夕,發展局悄悄地公佈年多前完成的發水樓名單,在問題最嚴重的多層住宅中,嘉里建設與信和置業合作的荃灣寶雲匯,發水比例高達105%,登上全港發水樓榜首。有團體炮轟發展局手握重要資訊遲遲不公佈,剝削市民知情權。 記者:黃偉駿
屋宇署06年進行上述研究,抽查了61個01年1月至06年4月期間落成的樓宇項目,包括51個住宅與10個非住宅項目,計算它們的停車場、機房、環保露台等所有獲豁免計算設施的發水面積與比例。曾由風水富豪陳振聰持有的山頂加列山道78號,發水程度達112%,屬名單之最,但由於是獨立屋,准許發展密度較低,發水後對周邊地區影響有限。
嘉亨灣發水面積最大
真正的「發水樓王」是嘉里與信和合作的荃灣寶雲匯,該屋苑由9幢10層高大廈組成,准建的住宅樓面面積約22.5萬平方呎,但發水部份竟較准建部份更多,高達105%,佔23.6萬平方呎,其中停車場便佔了75%,堪稱全港最發水停車場。
若以發水面積而論,則以05年被審計署踢爆獲梁展文送出10萬平方呎豁免樓面面積的嘉亨灣屬全港之冠,發水比例雖然僅54%,但由於准建樓面面積達141萬平方呎,換言之發水面積高達76萬平方呎。發展商恒基地產最後建成的單位數目,也由1,000個倍增至2,000個。
嘉里旗下另一樓盤何文田灝畋峰,日前被環保團體環保觸覺踢爆發水比例達94%,嚴重程度接近多建了一幢樓,惟發展局昨日公佈的名單之中,發水比例只有75%。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解釋,因為他們同時計算了現時毋須計算的住宅大堂空間與天台樓面面積,「槽嘅空間都要計入樓面面積,點解大堂盞吊燈佔用咗嘅空間,反而唔使計?」他批評發展局在諮詢結束前一晚才公佈這項調查結果,令公眾連月來少了重要資訊,影響表達意見。
設施補價如九牛一毛
對於環保觸覺早前的調查指,政府送了1,000萬平方呎環保露台、會所等豁免樓面面積,相當於535億元給發展商。發展局發言人稱,現時需要為單位內獲豁免的設施支付補價。
不過,有測量業人士指,現時地政總署為各區的環保露台設了劃一補價,例如港島與九龍區,每平方呎補價只須1,528元,相對於天匯等超級豪宅售出的數萬元呎價,猶如九牛一毛。
十大發水樓
住宅樓/屋苑:山頂加列山道78號獨立屋
發展商:不詳;現由印度Buxani家族持有
住宅樓面面積(平方呎):不詳
發水面積(平方呎):不詳
發水比例:112%
住宅樓/屋苑:荃灣寶雲匯
發展商:嘉里建設、信和置業
住宅樓面面積(平方呎):22.5萬
發水面積(平方呎):23.6萬
發水比例:105%
住宅樓/屋苑:沙田晉名峯
發展商:永泰亞洲、南豐發展
住宅樓面面積(平方呎):43.6萬
發水面積(平方呎):41.4萬
發水比例:95%
住宅樓/屋苑:屯門愛琴灣
發展商:均來集團
住宅樓面面積(平方呎):7.8萬
發水面積(平方呎):7.1萬
發水比例:91%
住宅樓/屋苑:山頂Bowen'sLookout
發展商:信和置業
住宅樓面面積(平方呎):5.6萬
發水面積(平方呎):4.3萬
發水比例:77%
住宅樓/屋苑:何文田灝畋峰
發展商:嘉里建設
住宅樓面面積(平方呎):13萬
發水面積(平方呎):9.7萬
發水比例:75%
住宅樓/屋苑:淺水灣GrosvenorPlace
發展商:泛海集團
住宅樓面面積(平方呎):5.2萬
發水面積(平方呎):3.8萬
發水比例:73%
住宅樓/屋苑:旺角TheSkyGarden
發展商:一志置業
住宅樓面面積(平方呎):12.2萬
發水面積(平方呎):8.5萬
發水比例:70%
住宅樓/屋苑:西半山學林雅軒
發展商:菱電物業
住宅樓面面積(平方呎):5.2萬
發水面積(平方呎):3.3萬
發水比例:64%
住宅樓/屋苑:大角嘴一號銀海
發展商:信和置業
住宅樓面面積(平方呎):73.1萬
發水面積(平方呎):44.6萬
發水比例:61%
資料來源:發展局
主流意見:應設定發水上限
【本報訊】為期四個多月的發水樓公眾諮詢今日結束,負責的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陳智思表示,所收集的意見中有一定程度認為應在發展商獲得的豁免樓面面積設定上限,不能無限發水;但有發展商反指「豁免樓面」字眼誤導,因發展商也有支付補價。
陳智思表示曾先後出席了14場論壇與討論會,跟超過800人會面,包括普羅大眾與專業人士,形容各界對發水樓的意見包羅萬有,但總體而言,市民最關心對樓價的影響,「大家都希望可以多啲透明度。」
發展商不認同是豁免
委員會截至本月23日已收集了240份意見書,連同其他意見書會交由理工大學進行分析,預計明年中委員會會將完整報告呈交發展局,將不會再推行另一輪諮詢。
陳表示,初步分析顯示有一定程度意見認為應在日後的豁免樓面面積設上限,但對於被指是發水樓「元凶」的屋苑停車場,則意見分歧,「取消豁免停車場,發展商會唔會唔起停車場?啲車係咪要泊晒喺街?社會未有一個共識。」
他說曾跟地產建設商會與多個發展商會面,他們認為諮詢時使用「豁免樓面面積」字眼,會令人誤解是發展商免費取得,「佢哋覺得已經俾咗錢,係賺都係政府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