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總理實事求是 - 古德明

溫總理實事求是 - 古德明

十月十一日,中共總理溫家寶發表《教育大計》,主張教師因勢利導,例如見學生偶然談及岩石,就可以向學生「講岩石的分類:沉積岩、岩漿岩、火山岩」。短短二千餘字可盡的內容,寫成洋洋八千多字,不料還是有讀者發現錯誤,指出火山岩無非岩漿岩。溫家寶獲新華社轉告之後,親筆寫信「向廣大讀者致以歉意」。新中國馬上響起一片頌揚之聲。
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說:「總理有錯即改,公開正視問題,負責任的態度值得學習。」新華社副總編輯吳錦才說:「總理有科學家的嚴謹作風,對文字推敲一絲不苟。」大陸網上論壇以至香港傳播界也紛紛稱譽「溫總理實事求是,是全國官民榜樣」。
春秋時,齊桓公醉中遺失了帽子,自覺羞慚,三天不上朝聽政。國相管仲乘機進諫,勸桓公行仁政雪恥:「公胡其不雪之以政?」桓公於是開糧倉濟貧民,省錄囚徒赦免輕罪,百姓都說桓公的帽子丟得好:「公胡不復遺冠乎?」(《韓非子》第三十七)
唐朝時,文宗皇帝有一次和六位學士閑談,談到漢文帝節儉,舉起衣袖說:「此澣濯者三矣(這件衣服洗過三次了)。」五位學士都稱頌文宗儉德,只有柳公權一言不發。文宗留下柳公權,問他沉默的原因,柳公權回答:「人主當進賢良,退不肖,納諫諍,明賞罰。服澣濯之衣,乃小節耳。」文宗很高興,拜為諫議大夫(《舊唐書》卷一一五)。
舊中國直臣在朝,黎民在野,都不會歌頌「國君恥遺冠」、「國君穿澣濯衣裳」等小節。我們政壇上的實事求是,在於為政者實實在在為百姓謀福祉。
現在請再看看新中國。十月二十一日,河北石家莊官商合作,再度出動黑社會毆打不肯賤賣家園的村民,公安袖手旁觀;三百多村民遮道訴寃,公安就馬上出手清道,如風掃葉。這樣的新聞層見迭出,許多人看慣了,都不當作一回事。
南京有一位郭泉,曾上書溫家寶呼籲保障民權,最近被當局以「顛覆國家政權」罪名判處十年監禁;北京有一位劉曉波,由於去年發表《零八憲章》鼓吹民主,被當局拘捕,至今杳無蹤影。這樣的新聞迭出層見,許多人聽慣了,也都不當作一回事。他們不會問郭泉之獄、石家莊的黑社會等等,是溫總理的政績,還是他總之不理的結果。
也許,「進賢良,退不肖,納諫諍,行仁義」等已經過時了。今天,「總理承認他弄錯了地質學名詞」就等於為政實事求是。

古德明
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