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用多語言網址域名,是互聯網真正國際化的重要一步。對於南韓、印度和中國很多人來說,這不止是方便問題,也涉及生意利益,更涉及原則問題:為甚麼我們沒有權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名字?
在南韓首爾一間成人教育中心,64歲的朴女士學上網,對要輸入拉丁字母網址有很多怨言:「要轉用西式鍵盤,實在太不方便和麻煩了。我要記回幾十年前上堂學的英文。」
更方便有利生意利益
小型顧問公司老闆李先生說,他相信拉丁字母域名,令一些客人無法在網上找到他,令他少了生意。南韓網民可用韓文搜尋器找網址,也有純韓文輸入網址的程式,但不是所有電腦和所有網站都適用,他更認為這是原則問題:「我的客人理應可用自己的語言來找我的公司,這才是公平使用互聯網的安排。」
改用本土語言網址域名,卻也有批評聲音。有人擔心這會令互聯網出現「語言貧民區」,不同語言的網民純用本身語言上網,令他們更自絕於網上世界其他角落。也有人擔心網上多語言分割山頭,會令保護知識產權更困難。
英國廣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