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上海交通部門釣魚執法,悲憤之下斷指證清白的孫中界在事件水落石出後回應說,能夠救更多的人,就算多斬幾隻手指也是值得的。如此悲愴,聞者心酸。
但是,真正還孫中界清白的,當然不是那隻手指,而是媒體與輿論的功勞。新華社記者趕在浦東聯合調查組之前發表自己的調查結論,認為事件確有釣魚之嫌,並詳細披露執法人員和釣魚鈎子、釣頭台底交易的細節,這才迫使調查組不得不發佈「孫中界確實被釣魚」的結論。
在立法、司法、行政三權鼎立之下,大陸媒體的形象一向耐人尋味,很長時間以來,它是政府的喉舌,代表的是官意,而非民意。然而,隨着互聯網的無遠弗屆,人們獲取各類資訊的途徑變得廣泛與迅速,這同時把傳統媒體推向了十字路口:是繼續擔任政府喉舌,還是維護自己在大眾眼中的公信力?媒體自覺擔任起輿論監督者的角色,應該說,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很遺憾,在大陸媒體一點點進步,由只為官方說話,到嘗試緊扣民意脈搏,向反映民意的路上行進的時候,在自由社會長大,呼吸自由空氣的特區領導人,卻顯然無意珍惜輿論自由和媒體的監督權。和極權政府相比,香港最大的優勢,或者說,最寶貴的財富就是媒體擁有自下而上的天然權利,下反映民意,上監督政府,如果連這種優勢都不復存在,那就真的連大陸也比不上了。
(林夕續稿未到,今天暫停)
高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