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首曾蔭權新一份施政報告推出的慳電膽券計劃劣評如潮,更惹來向姻親輸送利益指控,令民望急瀉,四面受敵下,環境局局長邱騰華為保住特首,終向民憤「扯白旗」投降,對慳電膽券計劃作出兩大讓步,包括考慮不增加電費及將慳電膽券適用範圍擴闊至其他節能產品。不過,泛民主派表明風波尚未平息,曾蔭權仍未就向姻親輸送利益的指控向公眾交代,不會由事件不了了之。
記者:莫劍弦 許偉賢
立法會昨天繼續辯論施政報告致謝議案。發言議員無不炮轟慳電膽券政策不利市民,明益兩間電力公司。日前已勸諫政府深思慳電膽券風波背後的民建聯主席譚耀宗繼續「發炮」,指政府處理環保政策時必須小心及多聽民意:「要避免閉門造車,否則有時會碰釘」。他力勸政府推行慳電膽券政策時「加電費就唔好制」,並要求擴闊慳電券的適用範圍。
研究考慮不增加電費
工商界對慳電膽券政策同樣有彈無讚,飲食界張宇人直斥計劃「表面上畀少少甜頭(市民),實際卻係糖衣毒藥,只為加電費(鋪路)」,強調此政策對用電量偏高的飲食業「雪上加霜」,怒轟政府「你請客就要我付鈔,好似趁火打劫,係荒天下之大謬。」批發及零售界方剛也斥現有計劃只保障電力公司生意額「只升不跌」,未能「慳住市民荷包」。
一直在席聆聽議員發言的環境局局長邱騰華未因受圍攻而「黑面」,反而在五小時辯論後向議員宣佈「喜訊」,就慳電膽券政策作出讓步。他指留意到市民對調高電費有強烈意見,釐定細節時會積極考慮,包括研究可否利用毋須透過加電費的方法落實有關計劃。據了解,一旦不容許電力公司加費,政府便有需要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申請撥款補貼電費,預計費用約為2.5億。
慳電膽券勢必要改名
不少政黨力倡當局容許市民利用慳電膽券換領其他能源效益較高的照明設備,邱騰華也持開放態度,稱當局將進一步檢視市場上各種節能產品的供應、規管及標準,研究應否將其他產品放進換領券計劃中。邱騰華也指政府會要求參與派發計劃的登記零售商設置慳電膽回收設備,方便市民交回需棄置的慳電膽,釋除議員指有關計劃製造垃圾的疑慮。由於計劃適用範圍不再只限購買慳電膽,換領券勢必改名,「慳電膽券」正式壽終正寢。
未釋除姻親利益問題
會議前還狠批慳電膽券計劃的譚耀宗事後讚邱騰華「從善如流」,「起碼佢都肯聽人意見,算係好啲啦。」曾批評該政策的工聯會黃國健也指:「呢個係聽咗民意後嘅做法;講到咁,仲加得(電費)咩。」
民主黨李永達則對政府是否不容許兩電加價仍心存懷疑:「唔加(電費)就係從善如流,要加就係死不悔改」。公民黨黨魁余若薇指政府回應雖然「慢咗啲」,「一開始就好搞清點樣做啦」,但也支持當局擴闊慳電膽券用途。
不過,政策上的讓步不等於相關的利益輸送風波得以平息。
邱騰華昨天雖稱目前約3,000間慳電膽零售點商戶均可自願參與派發計劃,又指現金券持有人所換領的慳電膽數量、種類、品牌及組合並不設限,暗示不同品牌的慳電膽將可公平參與,但始終未能代表曾蔭權解答涉及利益輸送的疑問。
民主黨主席何俊仁便指政府取消加電費的計劃,只解決了市民對有關政策的不滿,卻顯然未回應曾蔭權為何未有在行政會議就姻親是「慳電膽大王」作利益申報的質疑,強調「曾蔭權係唔可以逃避,佢有責任去立法會向廣大市民解釋清楚,如果佢唔解釋,只係為事件留下尾巴,唔可以釋除市民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