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尊重民意 才能恢復有效管治 - 李平

蘋論:尊重民意 才能恢復有效管治 - 李平

特首曾蔭權在施政報告中強推慳電膽計劃,觸發利益衝突的質疑,其環保成效、加電費對市民的影響也廣受批評。在立法會議員和輿論的炮轟下,政府終於有所醒悟,環境局局長邱騰華昨日表示,將考慮是否毋須因推行慳電膽計劃而加電費,也會研究將現金券的適用範圍擴展至其他節能電器。
這是曾蔭權發表施政報告兩個星期以來,政府官員首次就慳電膽現金券計劃積極回應民意,同曾蔭權周二大罵傳媒相比可謂是180度的大轉彎。不管這種轉變背後的動機、動力是甚麼,政府做出願意聽取民意的姿態,應先予以肯定,但同時應指出的是,慳電膽現金券計劃的構思、推出,是特區政府和曾蔭權自損管治威望的又一縮影,曾蔭權和一眾高官應舉一反三,從中吸取教訓。
邱騰華昨日承認,施政報告中建議的慳電膽現金券計劃引發社會熱烈討論,是他始料不及的。政府之所以對市民的反應始料不及,正正反映政府決策過程的輕率甚至荒謬,正正向堅稱有關政策「經過充份考慮民意後制訂」的曾蔭權摑了一巴掌。
環境局提交立法會的文件已顯示,從邱騰華在今年中開始構思慳電膽現金券計劃,到有關計劃納入施政報告及獲行政會議通過,只諮詢了兩間電力公司,並未諮詢環保團體及民意代表。如此閉門造車,完全忽略了計劃在環保成效方面是否具前瞻性,忽略了加電費對飲食界的影響,忽略了對使用節能光管的長者居所再轉用慳電膽的影響,自然是惡評如潮。
決策屢屢脫離諮詢民眾、議員和專業團體的常軌,以致嚴重脫離民意,正是宣稱要強政勵治的曾蔭權,四年來管治威望日益沉淪的禍首。從生果金、外傭稅的修訂,到副局長、局長政治助理的任命,政府何曾認認真真諮詢民意、尊重民意?結果,曾蔭權和特區政府的民望屢屢受挫,管治危機日益嚴重。
令人遺憾的是,曾蔭權不知反省,不知尊重民意是實施有效、良好管治的基礎,反而諉過於負有監察政府與高官責任的傳媒,攻擊傳媒「企圖削弱市民對特區政府的信任」。
至於慳電膽現金券計劃被質疑涉及曾蔭權與姻親的利益輸送,曾蔭權指摘傳媒「捕風捉影」,但政府不能不解釋,相關部門在構思相關政策時是否曾進行市場調查?是否曾調查相關計劃對本港慳電膽市場的影響?是否曾調查慳電膽大供應商與政府高官的關係及可能構成利益衝突?這些問題並不會因曾蔭權的左閃右避而消失,也不會因慳電膽現金券計劃的修訂而消失,反而,就公共政策進行類似問題的調查,應成為日後政府決策過程的一部份。
如今,政府有意修訂慳電膽現金券計劃,希望這是政府聽取民意、尊重民意的一個起步。在下個月開始的政改諮詢過程中,政府更應充份理解市民逼切要求實現雙普選的心願,制訂符合民意的清晰的雙普選時間表、路線圖,如果重蹈逆民意而行的覆轍,曾蔭權和特區政府要重建管治威信,就無從談起。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