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願意研究將慳電膽券適用範圍擴闊至其他節能產品,但計劃成效仍然備受質疑。環保組織地球之友直言,100元現金券金額未能構成鼓勵市民購買昂貴節能電器的誘因,「好過冇咁解,家目的已經轉變為補鑊。」電器業界也指100元可購買的節能產品選擇有限,「冇人會為咗100蚊去買個雪櫃。」
現時市面上只有雪櫃、冷氣機及慳電膽三類電器用品,被納入強制性能源效益標籤計劃規管範圍內,需列明產品的能源效益級別,機電工程署的自願性能源效益標籤計劃,也只有覆蓋洗衣機及電視機等十多種電器產品。
慳百元「買唔到嘢」
地球之友環境事務主任黃俊賢指出,真正標明節能的產品實際極少,以電視機為例,只得少數品牌會自願貼上能源效益標籤。若要鼓勵購入節能雪櫃及冷氣機,「一定買唔到啲乜嘢,慳得100蚊,連九五折都冇!」他更憂慮政府會放慢淘汰鎢絲燈泡步伐。
港九電器工程電業器材職工會技術總監孫明林也指出,100元未能對市民構成誘因,他認為政府若針對照明系統節能,索性限定現金券用於LED燈泡或光管,「起碼有人會肯去試用,就算光管都比燈膽慳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