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剩的姨太太 - 李碧華

吃剩的姨太太 - 李碧華

有個老笑話:從前某叫化子乞食,哪都不去,每晚在各大公館門口直着破喉嚨嚷道:「老爺太太,有啥吃剩的燕窩人參,做做好事,撥給窮人吃吧……」
人們失笑,那有乞丐如此挑食?但你別說,有時真的吃上佳餚餘餿,雖是「菜腳」,但仍來自燕窩人參鮑魚,即使沒貴貨,大魚大肉湯汁也是有的。叫化子「勢利」,因為當一隻老鼠,出入糧倉勝過尋常百姓家,無論如何沾點邊兒。爛船也有三斤釘。
廣東俗語有云:「臊臊都係羊肉,舊舊都係絲綢」──羊肉矜貴,再臊也是美食;絲綢當然比棉麻布帛好,即使舊了身份不變。好東西始終是好東西。
三十年代老上海,執皮條界牛耳的是某風騷「姆媽」,她交際手腕了得,神通廣大還揣摩男人心理。每遇熟客,拉過一旁耳語:「介紹你一位吃剩的姨太太──」
客人謙拒:「要是很想要,可惜吾等窮措大,哪有餘力周旋?」
富商巨賈軍閥擁多房條件好的姨太太,他們大都年事已高雨露不勻,說「吃剩」,應是「餵不飽」才真。這些姨太太又不缺錢,姣艷媚惑交「寫意朋友」,姆媽不明言,亦知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