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公立醫院現時定期公佈醫療事故,但私家醫院向衞生署呈報的醫療事故個案,署方卻沒有主動公開,傳媒追查下才證實今年首八個月,共有八宗涉及私家醫院初生嬰兒非預期死亡或嚴重受傷的個案,是去年全年四宗的一倍;手術時死亡及嚴重受傷也由去年兩宗增至六宗,惟衞生署拒絕公開事故詳情及所涉醫院名稱。
近期浸會醫院接連出現初生嬰兒斷骨及產婦突然死亡事件;也有病人投訴聖德肋撒醫院濫做檢查等,全部涉及衞生署監管,惟該署一向不公開私院醫療事故詳情,只強調若事故涉及持續性的公共衞生風險或對公共衞生有重大影響,才會公佈。
截至今年8月,該署接獲25宗私院呈報的事故,當中最多涉及初生嬰兒非預期死亡或嚴重受傷個案,共有八宗,署方沒有公佈詳細內容及涉私院名稱。手術期間非預期死亡或嚴重受傷個案也有六宗;手術後在病人體內留下工具及錯誤為病人或身體部份做手術的個案,各有一宗。該署沒有直接回應在這些事故中,有沒有向院方發出警告。
病人組織:私院似黑箱作業
至於浸會醫院初生女嬰右大腿骨折的調查報告,已交衞生署,浸會指內容不會公開。本月在該院剖腹產子後懷疑因羊水栓塞死亡的內地孕婦,其親友指浸會沒有再與他們聯絡,亦無交代調查進度,只向他們表示要等待死因庭的調查。
社區組織協會病人權益幹事彭鴻昌指,私營醫療角色日漸吃重,但監管卻不及公營醫療體系嚴謹,衞生署未有特定權力監管,過往曾出現事故也不影響續牌。他解釋,公立醫院近年引入嚴重事故通報機制,同時又設有雙重架構,容許病人在不滿申訴結果時提出上訴,由公眾投訴委員會覆核,委員會內設有獨立社會人士,「但係私家醫院就好似黑箱作業咁,投訴咗都唔理,甚至有病人要求攞返份醫療報告都諸多留難。」故建議仿效英國的醫療申訴專員制度,由獨立委員會處理公立及私立的醫療機構。
私家醫院呈報的醫療事故
手術或介入程序期間/短期內出現併發症
2008年:10宗 2009年(1-8月):3宗
產婦非預期死亡或孕婦在分娩過程出現嚴重併發症
2008年:8宗 2009年(1-8月):3宗
初生嬰兒非預期死亡/嚴重受傷
2008年:4宗 2009年(1-8月):8宗
手術或介入程序期間/短期內非預期死亡或嚴重受傷
2008年:2宗 2009年(1-8月):6宗
因手術或介入程序後在病人體內遺留工具或物料
2008年:2宗 2009年(1-8月):1宗
錯誤為病人或身體部份進行外科手術或介入手術
2008年:1宗 2009年(1-8月):1宗
其他
2008年:6宗 2009年(1-8月):3宗
總數
2008年:33宗 2009年(1-8月):25宗
資料來源:衞生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