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讀書人都有上二樓書店的習慣,走過樓梯底──通常旁邊總有配匙或印卡片的蚊型店舖,再通過有點昏暗燈光的樓梯,始能摸到門檻,入店,在「豬肉枱」前先看看有甚麼新書,然後走到自己喜愛的一角。店內人人都看書,不作聲。咪住,叫就叫「二樓」,但二樓書店多數已搬到三樓去了。樂文書店林璧芬:「起初是五年前,先有大陸書店搬上去,因為他們以往賣的書較專,看的人不介意爬高一層。」後來,就大家都搬到三樓去了。
二樓書店何解搬到三樓去?即睇!
「有些書店還搬到六樓,要坐電梯。」大家都知道,樂文、田園是二樓書店老字號,「我老闆與田園老闆原本是大學同學,當年讀完書,講理想,就辦了田園書店,我老闆最初是替田園工作的,做了幾年,覺得可以一做,就創立了樂文。」回想當初做這一行,她說:「因為開在地舖做不住,舖租太貴,惟有上二樓,八十年代除了書店,二樓多是寫字樓,另外就是髮型屋。現在二樓賣時裝、賣眼鏡的都有,舖租不便宜。」賣花姑娘是否插甚麼竹葉呢?林小姐自己愛文學,讀村上春樹、讀昆德拉,也讀龍應台、陳雲,問她賣了二十年書,甚麼書歷久常新,她答:「香港有亦舒、李碧華,海外有村上春樹、大江健三郎、米蘭.昆德拉,另外一些心理學書也賣得很好。又如張愛玲,這麼多年來一次又一次熱潮,真的是歷久常新。」
記者:何兆彬
攝影:梁細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