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末期肝癌病人若得不到有效治療,隨時會於一、兩個月內喪命。香港大學醫學院與瑪麗醫院一項研究發現,75%使用分子標靶藥物及新一代化療藥治療的末期肝癌病人,腫瘤會停止生長甚至縮小三成或以上,壽命可延長至約十個月,比單一服用分子標靶藥物的病人長一倍。 記者:王智君
港大醫學院外科學系教授潘冬平表示,由於早期肝癌沒有明顯症狀,故本港每年約1,600宗新症中,75%屬末期肝癌,當中不少患者更同時有嚴重肝硬化,或癌細胞有擴散迹象,不適合接受肝臟切除等可根治癌症的治療。
潘冬平指,末期肝癌病人一般只能接受藥物治療以控制病情,但不少人對傳統化療藥物呈抗藥性,加上藥物毒性甚高,服用後反而加重了肝臟負荷,「多數病人都頂唔順,5%更會中毒死亡。」故多數會建議末期病人服用毒性較低的新一代化療藥,或能抑制腫瘤細胞及血管生長的分子標靶藥物。
為研究新一代化療藥物與分子標靶藥物結合使用的療效,港大醫學院與瑪麗醫院合作,於07年10月至09年3月期間,邀請了51名末期肝癌病人參與臨床研究。參加者須接受最少四個、每個為期14天的療程,其間每天服用分子標靶藥物「索拉非尼」,並配合新一代化療藥物「卡培他濱」及「草酸鉑」治療。研究發現61%病人的腫瘤停止生長,14%腫瘤更縮小三成或以上;病人的壽命平均延長至10.2個月,比單一服用分子標靶藥物的病人長一倍。
每月藥費六萬元
潘冬平指,藥物結合療法的副作用與單一服用分子標靶藥物相若,如手腳紅腫脫皮、血小板減少及腹瀉等,但療效卻勝一籌,相信是目前治療末期肝癌的最佳方法,惟上述藥物均不在醫院管理局藥物名冊內,病人每月要負擔約六萬元藥費。
70歲的劉先生01年確診肝癌並接受肝臟切除手術,但於07年底復發,癌細胞擴散至胸壁,經過四個月的藥物結合治療後,胸壁的腫瘤由3.4厘米減至1.9厘米,他目前仍要服食分子標靶藥物,以控制腫瘤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