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春:書這個字

張大春:書這個字

龍應台說得對,台灣戰敗60年來煉出來的,是種溫柔力量。
沒有龐大資金驚人排場,但法蘭克福書展當中,中港台三地就以台灣的展出最為動人,五位作家都能言善道,大賣台灣特色。當中以張大春談「書.寫」最為精采。也許在今日經濟掛帥的世界裏台灣只是微塵,但它保留下來的卻是最傳統的中國文化。繁體字英文說得清楚,它叫TraditionChineseCharacter,傳統中文字也。

記者、攝影:何兆彬 
鳴謝:《讀書好》/小書局

繁體字是優勢

記:怎麼會選了這個題目來講,是你自己選的嗎?

春:對,是我自己選的。因為這幾年台灣花了很多的時間,去爭辯「繁/簡之爭」。那麼我想到,台灣本來最大的優勢,就是繁體字,那如果對這一點不自覺──最麻煩就是不自覺,那麼有些東西就會永遠失去了。這些以前我們文化上值得自豪的地方,可以Accumulate(累積)很多機會嘛,你要知道,台灣口口聲聲說自己的文化比較大陸好──雖然這講法我不盡認同,但如果台灣要有實際的文化內容,對繁體字不可以不自覺。

記:你的意思,是說繁體字可以保存更多文化?

春:當然我不是說我們有繁體字,文化就會比較好。你用繁體字或簡體去寫東西,不可能說用簡體寫的會比較差。
兩年前,我去北京找莫言,他說110萬字的故事,我只用了11萬字去寫,關於這一點我沒有爭辯,因為他都用很難的字去寫。而另外有一個叫趙樹理的人,他寫小說總共只用了300個字去寫,就是寫10萬字也只是用這300個字去寫,聽到這個,我也多多少少有慚愧,因為自己不能用更少的字去表達。
扯遠了。事實上,繁體字還在某部份有很大的優勢,譬如說這些年來台灣的國民教育,有很大的失誤,使寫字這件事情,被普遍的疏忽了。我記得還有個知名的腦學家洪蘭,她還說每天練字對腦袋是個傷害!哎,我認為這真的是胡說八道,極聰明的孩子會練習很短,一般小孩子都是普遍的練習幾小時,她說的可以幾萬小時不停的重複,才會造成傷害呀。

■全程以英語發言,他先解釋「者」在古代的意思,就是「經檢選,挑取可用的東西」。

記:台灣跟內地人,一邊用繁一邊用簡,寫出來會有不同嗎?

春:剛才就有記者問我,中國的作者跟台灣的作者怎麼比,我就說沒辦法,不能比。台灣跟內地本來就不一樣,譬如說于丹,很多人罵她不學無術,寫的書都不行,但我說沒有這種人,都沒有人去介紹孔子《論語》、莊子了。中國大陸就是有很多你無法想像的需求,好像說,有那麼多人喜歡郭敬明,真的是不可思議嘛!那些文字那麼的俗!但就是賣很多的書,其實,量化的東西就不能比。所以我說,人類的智慧還不能幫助人類自己去開發出更高的文明。

張大春精選作品

2008《聆聽父親》
■40歲那一年,張父一跌不起。父親病後卧床之際,他花了五年寫成此書。

《城邦暴力團》1999
■共4冊,被形容為張最爆炸型的小說。09年推出十周年版。

《公寓導遊》1992
■全書14篇小說,篇篇是遊戲,張大春引領文壇風騷,此時期大受馬奎茲等影響。

《大說謊家》1989
■全世界第一部「新聞立即小說」。張將每天當日新聞化作小說題材。

推廣經紀人制度

記:法蘭克福書展始終是推廣自己的文化,那有辦法把台灣的作家推來德國嗎?

春:我告訴你,如果台灣作品要推出德文版,要德國人看台灣書,有兩個方法,第一是繙譯要好,而且繙得比原文更好看;第二是德國人對於這個作家,要比台灣人更加焦急,看完第一集馬上就要想看第二集了。如果這樣,我們就幫德國人創造了很多就業機會囉,哈哈,你看今年中國作為書展的主賓國,花那麼多錢,就在幫德國人解決了金融危機的問題嘛!哈哈,我開玩笑的啦。你知道嗎?台灣以前也有一本叫《ChinesePen》,大概是1960-2000年都有推出的,每期繙譯了台灣作者的文章成英語,就是要把台灣作家介紹給世界各國,但這本雜誌你不知道?對不對?我也只看過兩期,所以不便批評,哎喲,人家做得那麼辛苦,那麼用功,有沒有效你都不好批評嘛。那麼現在是(台灣)有人寫了、繙了,但人家不要。

■到演講尾聲,他更高歌一曲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老外大嗌Bravo!

記:那你有沒有一個比較實際的建議,怎樣才會做得到?

春:我覺得只有一點,就是做Agent經紀人制度。這在娛樂圈電影圈就有了,經紀人是這樣子,你做得不好,經紀人就是寄生蟲,但如果你做得好,又遇上好的Agent,他就是你的GOD(神)!其實台灣現在很多編輯都已經在做這種工作,只是他的名片不叫經紀人。台灣的笨蛋總統馬英九,如果他有腦袋,就應該現在去立法,去鼓舞、支持經紀人制度。那麼這個出版業,上面就有經紀人制度,去發展,而下面就有工會去保護了。

記:記得有個台灣作者,後來去搞工會了。

春:哎,我說的話很重喔,別人說了沒事,張大春說了別人就批評「張大春又再亂講話了」。我說,六流以下的作家,才會去搞工會,但是,他也可能是一流的革命家。
  這等於說,在清朝的時候,有個老兄,他想把詩推廣,想怎樣讓所有的人都寫詩,那就想到,如果由「名公巨卿」(有名望的權貴)去提倡,那就比較有機會辦到了。如果出版業有經紀人制度,去督導作者,告訴他甚麼不要寫,那麼整個出版業就會發展起來。

講解繁體字的意義,他說中國第一本字典《說文》很多字都解錯了,「許慎簡直是個小說家,他寫的很多解釋,甚至都比原本的意思更Charming,更Fascinating!」。關於「卓」字,《說文》解「高也」,另有一解說「卓」為一支軍旗。張大春說,看到「卓」字加隻「手」的「掉」字,把軍旗反了,就明白此為正解。

文化上的貧富懸殊

記:聽梁文道說,內地已經開始出現經紀人制度,有人會專門負責幫你談版權、接演講,甚至出售電影版權。

春:中國大陸從來都是一步到位的。從前我們都先用BBCall(Call機),再轉用大哥大,他們都直接用手機了。但沒有那個過程,就暴發戶囉。中國大陸是個大海,而台灣沒有這麼大的市場,又不知道怎樣去針對小池塘。產業規模與創作無關,市場小一樣可以有好作品。不過這個世代,越得到機會的人,就越有機會,不管是財富、教育,也出現一種貧富懸殊呀。

記:貧富懸殊?

春:我發現喔,只要是碰到左派,不管是大陸左、台灣左或是幼稚左,他們都說「拉大這個差距不好」。但是如果現在有一個流氓村,他們要遷村,要來到你家,這些左派一個都不肯,原來窮富差距是無法可以站在窮的那一邊解決的。其實,一旦牽涉到貧富,對於資源的差異,我們單單站在弱勢那一邊是不夠用的。
  DanBrown今年有本新書,叫《LostSymbols》,英文版在10月15日推出,德文版呢,也在10月15號就推出,德文版是眾外語之中,最早推出的。15號同時推出,那證明這是一早就談好了版權,為甚麼?因為德國出版商出價400萬美元,是全球最高的。這涉及一個問題,如果我同時能讀法文及德文,我就得先買德文版,雖然它價錢比較貴,這也是一種貧富懸殊。也就是我說的,越有機會的人,就越有機會。

■法蘭克福書展中展出的德文版DanBrown《LostSymbols》。

記:你說的經紀人制度,是不是會像荷李活一樣,步向一種「類型化」創作的工業模式?

春:哦,我懂你的意思。但你知道嗎,文學在工業上的邏輯,現在還十分落後,相比於已經圓熟的工業──例如說旅遊業,它很落後。而Hollywood不管是《蜘蛛俠》、《蝙蝠俠》甚麼俠,都是同一套邏輯。我試過一個測驗,看一套荷李活電影,把聲音關掉,把字幕遮住,發現整部戲我都看得懂!荷李活是個爛熟的工業,你去看《Gladiator》(列尼史葛《帝國驕雄》),它怎能跟《Ben-hur》(《賓虛》)比!?它整個Storyline都不能比,整個內在意義都不能比!荷李活,真的是窮得只剩下錢!

記:台灣出版業的前景如何?

春:其實出版業有很厚的利潤。它的利潤都有15-20%,你哪個行業可以保證有15-20%的利潤呀?除了那些不停出書,以出書來養書的出版社以外,很多出版社每年推出100本書,當中可能十本有八本不賣錢,但剩下兩本就能保證整體有15-20%的利潤,「遠流」就是這樣經營的。好像找到一本像《達文西密碼》這樣的書,就大賺了,《達文西密碼》就是當年我太太──她在時報任副總編,找回來的,當年DanBrown還沒走紅,她一看過就說要買這本書,而版權費只是3,000美元,很便宜,同時還買了DanBrown的前作《AngelsandDemons》、《DeceptionPoint》等。

記:台灣作家要走出去,大陸會是個潛在市場嗎?

春:大陸……有人會這樣想,但我覺得這樣──不是所有的書,去大陸都能賣。台灣是個移民社會,人人都是冒險家,單單移民去上海的台灣人,就有50萬了。(那香港不是更冒險嗎?)嗯,但香港沒有身處戰爭的威脅,而且香港學的是英國那一套,很重視法律。你看台灣,是個MotorcycleCulture,喜歡騎電單車到處鑽!

大春演講精要

‧題目:中國書.寫──作為文化本質的漢字

‧書這個字,本來沒有創作的、創造的、創新的意義

‧書字在商代的金文裏,是「從聿、者聲」。聿即一隻手提着筆;由於寫甚麼決定了書寫的意義,「者」就是經檢選,挑取可用的東西。

‧孔子也說自己「述而不作」,也就是只作傳遞知識,不從事著作。這樣看來,書寫就是僭越其社會階級與禮法身份的事

‧書(簡體)原本是草書,最早出現在索靖筆下,他的寫法影響到王羲之、孫過庭、懷素等人

‧書(簡體)豐富了我們對於中國文字造型的視野,但另一方面,這個簡化的字無法使我們重新認識「書」原初所提供的文化內容

‧在簡略的筆畫裏,中國字所飽含的文化知識消失了

‧相當幸運的,在過去六十年間,台灣一直使用這種寫起來筆畫繁多、認起來意義複雜、思索起來彷彿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字。

‧當我們寫下每一個「書」一樣的繁體字的時候,我們都知道:那不只是一個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