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在馬英九本月接任黨主席後,11日立即選舉中常委,結果賣票換票橫行,根本不把誓言改革、清廉的馬主席放在眼裏,輿論大嘩,紛紛痛批國民黨的腐敗。馬英九十分震怒,下令此次選舉作廢,另外擇日再選舉一次,創下國民黨歷史上第一次選出中常委不算數的紀錄。
馬的這項動作旨在展現肅貪禁賄選的決心,令人動容。但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是肅清非馬派的權力鬥爭;有人認為是裝模作樣,再選一次還是那些人,沒有不同;也有批評說馬廢棄當選人違反黨章也違法。這都是犬儒式的觀點,其實真的是馬要革除台灣多年來盛行的賄選買票惡習。
中常委地位一落千丈
本月11號的國民黨中常委選舉,爆出很多醜聞,其中買票最為盛行,相傳10票30萬元。黨內很多人感嘆:「選風敗壞,超乎想像,令人痛心」。候選人拿出一百萬元,從黨代表選舉開始綁,開出10票就給30萬,稱為「包票」,有如包養女人。某中常委公開批評道:「黨中央不動,姑息養奸,大家就肆無忌憚。」「黨中央的態度根本是變相鼓勵賄選」。此外,也傳出五千到一萬元的走路工(幫忙拉票的人);集體換票鎖票猖獗。
有自稱「黨代表慚愧聯盟」的團體發出簡訊稱:「如果讓一群送禮之輩進入中常委,請問國民黨還剩下甚麼?」「送禮污辱代表事小,腐蝕了黨的百年績業事大。請給代表一點尊嚴,可是你們紅酒、鹹魚、禮盒一直送,馬、吳(前主席吳伯雄)主席推動改革,爾等卻倒行逆施」。
馬英九兼任黨主席目的在整合黨政一條鞭,以及改革黨內文化,包括地方派系綁黑金的政治生態,以及多年來賄選買票的歪風。但是這次黨中央的選舉,在馬的眼皮下都敢賄選買票送禮,完全不把馬看在眼裏,地方選風就更不必提了。
中常委在蔣經國時代,地位崇高,備受尊重,當然那是蔣的欽點,選舉只是形式,不需要也不敢買票。李登輝時代,民主化使黨轉型成民間團體,部份中常委開放競選,於是商界金主紛紛買票當選。馬執政後以政府為主,黨及中常委權力萎縮,沒有決策權,聲望低落,可是還有人汲汲營營花大筆鈔票競選,目的何在?原來是要拿這頭銜去中國做生意用。台灣已沒有人把國民黨中常委當回事,可是中國卻還買這個頭銜的賬。中共大概以為國民黨中常委像共產黨的政治局常委一樣位高權重吧。
徹底廢除列寧黨機制
不理馬嚴辦賄選的重話,就在馬眼皮下公然賄選,馬的黨內改革讓人不敢樂觀。馬為了彰顯權威,改革國民黨文化,不惜廢掉選舉結果重選,可以說是費盡心思,但是社會普遍不看好,認為新選出來的不一定就清廉;而黨內選舉的送禮(前金後謝)文化只會潛入地下,不會從此消失。真要改革是要把列寧式的職業革命家黨,轉換成民主政黨,只負責選舉動員、募款、提出政見、培養人才,不再指揮內閣決策的大方針。可惜馬沒有從根徹底廢除中委、中常委等共產黨式的機制,讓黨政混淆,弊端百出。可笑的是以民主起家的民進黨竟然也學列寧黨,設立中委、中常委等等。看來民主政治體制的演化還真困難。
卜大中
台灣《蘋果日報》總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