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多走一步、少吃一口飯,離救兒子的那天就會近一點!」湖北省武漢市一名母親,今年初準備捐肝救病重的兒子時,不幸發現自己患嚴重脂肪肝,無法進行手術。為救兒子,她連續211天的早晚,每日暴走10公里(即由銅鑼灣至西灣河),同時節食減肥。經過七個月的努力,奇蹟終於發生了,她的脂肪肝消失了。醫生近期將再度為她進行健康評估,確定是否適合捐肝。
現年55歲陳玉蓉,在一個建材市場做會計。她的兒子葉海斌,今年31歲。13歲那年,海斌突然變得說話結巴、連走路都走不直了,他被確診患了先天性疾病——「肝豆狀核病變」,肝臟無法排泄體內產生的銅,致使銅長期淤積,進而影響中樞神經、體內臟器,最終可能導致死亡。海斌一度危殆,但是家人無法支付30萬元人民幣的異體肝臟移植,只能以基本治療維持他的生命。
去年12月的一個晚上,海斌突然吐血,被送往宜昌醫院搶救。陳玉蓉坐早班車趕往宜昌,由於漫天大霧,高速公路被封,兒子生死未卜,她心急如焚,於是默默禱告上天保住她的孩子,她願意用自己的肝換取兒子的性命。海斌搶救成功後,陳玉蓉決定履行承諾,捐出部份肝臟給兒子,並於今年2月9日住進器官移植病房。
每餐只吃飯糰水煮青菜
就在手術前一天,醫生檢查後發現她有嚴重脂肪肝,近六成肝細胞出現病變,若她捐出一半肝臟,將無法維持她的需要,可能會死,手術最終取消。眼見救子無望,陳玉蓉的心情十分低落,醫生因此建議她減肥,改善脂肪肝,也許有望捐肝救子。
「兒子病了18年,我要給他一個肝。」陳玉蓉坐言起行,走到住所附近一條堤岸,沿着2.5公里長的堤岸來回走,早、晚各一次,一日共走10公里,同時,她每餐只吃半個拳頭大的飯糰及水煮青菜。
雖說是步行,但在河堤上的人見到陳玉蓉,都說她的雙腿如同上鏈,步幅很小、頻率極快,上身筆直,在晨運的人群中,她走得最快、最急。其他堤岸上做運動的人都不知道她為何要這樣賣力做運動,並笑稱她已一把年紀,還要為漂亮而減肥。
風雨不改 走破四雙鞋子
運動、節食需要極大恒心,陳玉蓉有時也感覺「看不到盡頭,想放棄」,但想到多走一步、少吃一口飯,距離救兒子便近一點,最終還是堅持下來。她在211日裏,每日風雨不改的在堤岸上做運動,其間鞋子也走破四雙,褲子的腰圍越走越細,於是她近日到醫院檢查身體。
經醫生檢查,發現她體重從150磅減至132磅;肝臟檢查發現病變的肝細胞減至不到1%,脂肪肝基本上已消失。醫生驚嘆:「行醫數十年來,從沒見過有病人能在七個月內,令嚴重脂肪肝消失掉,如沒有堅定信念、非凡毅力,肯定做不到。」她稱,若這次還不能捐,她會繼續減肥,直至可以捐肝為止。
湖北《楚天都市報》
網民有話說
「母愛真是偉大!做子女的一定要擠時間回到家長的身邊。」
「無私的母親,我向你致敬!求醫院有良心的醫生做好這次手術,免除部份費用!」
「惟有淚千行,試問還有甚麼比母愛更偉大更無私的呢?」
「可憐天下父母心,祝這位母親心想事成……」
資料來源:網易
話你知
內地20%人患脂肪肝
脂肪肝是指脂肪積累在肝細胞內引發的病症,酗酒、肥胖等都有可能引致發病。患者通常會有食欲不振、乏力、惡心嘔吐、腹脹、肝臟隱痛及肝臟腫大等症狀,但需透過超音波、電腦掃描等確診。隨着內地民眾生活改善,飲食日盛,脂肪肝已成為內地第二大肝臟疾病,僅次於病毒性肝炎,估計全國有20%民眾可能患病。
脂肪肝是肝臟損傷的警號,病情可能會惡化,變成肝纖維化,最終誘發肝硬化,構成生命危險。醫生叮囑患者要定期接受肝臟超聲波檢查,也要注意飲食,戒飲汽水,戒食肥膩,減少患脂肪肝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