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總之得就得》這樣尺度嚴謹的喜劇,基本上全世界都已經絕種,就算活地阿倫自己也不再炮製。乍一看,還以為他在英國和西班牙度過三部片的蜜月,回到紐約洗心革面,懷念起昔日舊情人,立心為老好的七十年代獻上一個吻。翻查資料方恍然大悟:劇本原來就是調戲安妮何爾那個時候寫的,只因為內定的男主角突然逝世,計劃擱淺,整裝待發的文字遲了三十多年才化為映象。
遲也有遲的好處。歲月永遠是公平的,該死的性活力跌瓦特,熟極而流的技巧卻肯定添了智慧──縱使私底下難免興起得不償失的喟歎,頑固的大自然媽媽既作出秋收冬藏的安排,誰敢公然造反?如果影片當日拍得成,和希治閣沒有血緣關係的「緊張大師」尚屬少壯,衝勁當然能夠帶來快感,輕攏慢撚的工夫始終未臻化境;到了七老八十,不必再證明有實力與英瑪褒曼對弈,毋庸替現任女友度身訂做飄忽角色,全神貫注嬉笑怒罵,自有另一番怡人風景。有趣的是時代竟然毫無進步,老夫子陳年的錯點鴛鴦,和《心跳500天》新鮮熱辣的霧水情緣一脈相承,邱比特這小頑童放箭從來看不清目標,係又射唔係又射,「不對稱配偶」的公式不但有種永不過時的常青,而且放諸四海處處有共鳴。是一廂情願矇閉了平日的目光如炬,還是騎牛搵馬養成了苟且的習慣,視有人就人冇人就陳大民為情場正常現象?又或者,每個異性戀男命中都註定遇上瑪麗蓮夢露式的艷女,修不成正果,但溫暖了被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