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人接受培訓做義工寧養大使助末期癌病人

300人接受培訓做義工
寧養大使助末期癌病人

【本報訊】面對末期癌症,經歷生離死別,病患者及家人身心都飽受煎熬;醫管局去年開始全面推行「寧養服務計劃」,至今已培訓了300名義工為病患者及家人提供心理社交支援,如經驗分享、哀傷關懷等,從而協助病人安詳、平靜、有尊嚴地面對人生最後旅程。
記者:袁慧妍

寧養服務大使義工培訓基礎課程有9小時理論課,內容包括家居護理、預設醫療指示、身心及社交需要、善後殯殮安排、平安紙及遺囑安排等。完成課程後,義工可於港九新界8間附設寧養中心的醫院提供寧養服務。

過來人身份分享經驗

50歲資深義工陳美儀07年發現自己患上第三期乳癌,當下晴天霹靂,既要接受手術,又要進行化療,身心承受極大痛楚,「好辛苦,我有諗過自殺,好彩當時有義工打嚟安慰我。」自此,美儀立下決心,一旦病情好轉,必定要盡全力擔當義工,以過來人身份分享經歷。
早前義工舉辦聚會,有一位患癌症的老伯消極地向她表示無人能明白他患病的感受,美儀聽罷即表示,「我正正係癌症病人,我明白」,令該位老伯感到萬分驚訝,還驚嘆美儀面色紅潤又充滿喜樂;美儀於是向他分享自己患病心路歷程後,老伯更詢問將來可否也成為寧養義工。

一張揮春成「強心針」

年輕註冊中醫師宋振基表示,短短一年多的寧養義工經驗,還令他有自我反省的機會。他說年輕一代很多時不懂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機會,做義工後不時與病友分享人生,令他明白到生命中最重要的不是金錢與工作,而是與家人生活的點滴,「家逢星期日都會同屋企人飲茶,仲會早一個鐘去等位。」
宋振基表示很多人以為安慰末期病人不容易,原來一些很簡單的事已可鼓勵病人努力生存下去。
宋振基記得今年農曆新年時在一個聚會上,送了一張寫上「身體健康」的揮春給一名情緒低落的病友,到中秋節聚會時兩人重遇,這名病友告訴他,那張揮春竟成為了一劑「強心針」,鼓勵自己繼續接受治療,人也變得開朗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