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圈子 - 陶傑

小圈子 - 陶傑

由於中國經濟強大,美國建議廢掉本來的G7,也嫌最近成立的G20做不了事,另成立G4:美國、日本、歐盟、中國,世界經濟,將來只由這四強說了算事。
G7過時,G20也不行,因為人的慣性,喜歡會外有會,閣中有閣。開一個會,在大廳中,參加的人多了,本來貧富懸殊,七嘴八舌,與會的多半穿T恤,着一雙拖鞋來出席,會上少數穿西裝自認為智商高一等的,默不作聲,眉毛一揚,交換一個眼色,約定端一杯咖啡,到花園去另商。
當年港督彭定康來香港,面對香港的舊行政局,就有這種感覺。殖民地留下來的一干高等華人,不懂政治,文史哲的知識全無,更勿說會像肥彭一樣,能背誦幾句凱撒大帝的拉丁文演辭。行政局一開會,這個說鏞記上星期運來的燒鵝超正,那個說最近帶老婆孩子去肯雅看動物遷徙,把自視甚高的肥彭,悶出鳥來,據說行政局開會,他任由高等華人們交流福臨門酒家的菜單,高傲的肥彭十分可惡,兩眼一翻,拿出一隻銀色的指甲鉗,上面鑄有一隻微型的皇冠,悠閒地咇、咇、咇,剪指甲。
尤其是中國還硬要把一件董伯塞進來,說要「學習管治經驗」,這樣,「港英」的行政局,像股票沖淡了,淪為G20。
彭定康悄悄在外面,另行叫兩名從祖家帶來的政治顧問,另加心戰室主任,四五個自行成立領導班子,行政局還如常開會,但權力架空,剩餘的「影響力」,就是周末到中國城,在門口泊車時,包頭阿差來開門,遞給他的一張卡片,阿差看了,立正,YesSir,把行政局議員的那輛賓士,除了泊得體貼,還替他悄悄打一層光蠟。
出席婚宴也一樣。一席你從未認識的賓客,其中三四位,原來是名校校友,他們自成一小圈,台上證婚人在演說,他們私下講着體育課李Sir的趣聞,或一九五九年那位神父的戀童嫌疑,一起哄笑,他們自己的典故,旁人不明所以,心中一面詛咒着這幾位精英,都希望新郎新娘的幼兒照片系列放映完畢之後,早一點上菜。
G20變G4,一樣的現象。只是歐盟有二十七個會員,其實不是G4,是G30。歐美日本,是同一家西方文明名校的小圈子,到時開會,他們也一樣講但丁、談蘇格拉底和康德,然後扯到費里尼的電影,讓中國的代表不自在的,我們才不要參加,勿上他們的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