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價格向上,但目前勞工及其他生產成本仍然穩定,加上併購活動重新活躍,資源類股份仍為推升歐美股市的主要動力,令資源股的市盈率成為美國標普500指數中最貴的行業。
今次的商品升市,主要依靠美元下跌以及金融市場的樂觀氣氛帶動,基本因素仍未能跟上。以原油價格近日走勢與其供求關係為例,成熟市場經濟已見好轉,但總括而言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的需求仍弱;供應方面,目前油組仍出現產能過剩,油價近月的升幅或非純粹由基本因素所支撐。歸根究柢,美元疲弱、金價破位,兩者皆反映通脹預期上升,主導了資金的方向。
有實質需求支持
隨着美國聯儲局提前加息的預期落空,美國本土投資回報下滑,全球資金短期從美元資產流出,集中湧入商品及新興市場。對於未來幾年的油價,筆者預計石油需求將隨着經濟復蘇回升,未來新興市場將代替成熟國家,成為需求增長的主要來源,到時油價可望進一步上升,重越每桶100美元並不困難。但目前大量熱錢充斥,市場氣氛樂觀,令油價炒上,卻可能造成通脹預期的自我實現。
無論股、債、商品等資產類別,目前雖見上升,但並不代表經濟復蘇已全無阻礙,只是由於大部份資產均設定以美元計價,而通脹預期猛烈來襲,即使企業盈利預估正被調升,恐怕未來亦難以追上通脹預期升幅。投資者應將注意力集中於找尋跑贏通脹的資產類別,如筆者多次提議,現時已是適當時候增加貴金屬、石油及農產品等投資,以上商品不但可作為對冲通脹的工具,而且大部份具有實際工業用途,可獲投資需求上升的支持。
每股盈利可望調升
目前MSCI全球能源股的行業估值,相較科技、原材料等行業仍偏低。因此,年中以來油股升幅開始從後趕上,並超越油價的上升(見圖)。由於油價較去年7月高位仍下跌45%,影響油企次季盈利按年大跌40至60%。油價自7月中保持於60至80美元的區間波動,但分析員已陸續調高油股的盈利預測。
未來能源企業重新投入資源,及進行併購以提高產量,預計到明年首季,環球能源行業盈利將持續提升。基於近日油價的升勢,已陸續有大行調高對今、明兩年石油平均價格的預測,因此可預見油企今、明年的每股盈利,亦陸續有被調升的可能。
潘國光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