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沛冰報道】現時公立醫院沒有24小時緊急通波仔服務,病人只能用藥代替。據悉,醫管局曾討論由2010/11年度起,每年度安排2間醫院實施24小時通波仔,額外增加200宗緊急通波仔;直至2014/15年度10間醫院共額外增加1,000宗緊急手術。但有醫生表示,一年有約1萬宗急性心臟病,當中最少1,000宗需緊急通波仔,即使計劃落實亦不能應付需求。
曾俊華早前因急性心臟病發,獲安排即時通波仔救回一命。現時全港有10間公立醫院設心臟專科在辦公時間進行通波仔手術,如瑪麗及伊利沙伯醫院;非辦公時間則視乎病人情況,如病人不能使用血栓溶解劑,才考慮召心臟科醫生返醫院做手術。
每年公立醫院在日間進行5,000宗通波仔,當中大部份是非緊急,辦公時間以外通波仔個案很少,大醫院一年做數十宗。
醫生呼籲增心臟科人手
據悉,醫管局數月前曾討論,由2010/11年度起由其中兩間現時有做通波仔的醫院,開始實施24小時通波仔,估計可額外進行200宗緊急通波仔手術。之後每年度增加兩間醫院及額外進行200宗緊急通波仔,直至2014/15年度,10間醫院均提供24小時通波仔,估計共可額外做1,000宗緊急通波仔。以手術量推算,每間醫院每日額外進行4小時手術。
有曾參與討論的心臟科專科醫生指,近年因急性冠心病及急性心肌梗塞入院個案持續增加,08/09年度有約1萬宗,估計最少1,000人需要緊急通波仔。不少人因入院時未能診斷到需通波仔,過了做手術的黃金時間或手術室爆滿而未能立即手術,要用血栓溶解劑治療代替。
有醫生坦言,雖然上述計劃不能即時滿足需求,亦希望盡快落實,日後再增加人手及手術數目。醫管局多年前已明白提供緊急通波仔的重要性,該局亦曾討論在全港分為港九新界三區,集中在個別大型急症醫院設立24小時通波仔團隊,但之後不了了之。
患有心臟病的病人互助組織聯盟主席張德喜表示,心臟專科醫生嚴重短缺,相信有關建議增加手術量已是極限,政府應檢討整體心臟科人手,加強培訓。
公立醫院心臟病入院個案*
08/09年份 數目:10,040宗
07/08年份 數目:10,189宗
06/07年份 數目:8,643宗
05/06年份 數目:7,844宗
04/05年份 數目:7,958宗
註:*急性心肌梗塞及急性冠心病
資料來源:公立醫院內部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