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盜的古畫是《清明上河圖》的臨摹本,《清明上河圖》與《洛神賦圖》、《五牛圖》等被譽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獻給宋徽宗的作品,宋徽宗酷愛此畫,親自以「瘦金體」在圖上題寫「清明上河圖」五字。有熟悉藝術收藏品人士指近年流出拍賣市場的《清明上河圖》臨摹本不多,價值視畫功、構圖等等而定。
描繪北宋京城繁華景象
《清明上河圖》畫長528公分,高24.8公分,是描繪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兩岸,清明節時的繁華熱鬧景象,作品採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以巧妙的筆墨章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畫卷中,畫中分農村及市集兩部份,人物神情各異,栩栩如生。由於《清明上河圖》極具藝術及市場價值,因此成為歷代畫家的臨摹對象,其中最著名的是明朝畫家仇英以蘇州城為背景仿作的「仇本」(現藏遼寧博物館)及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館的清朝仿作的「清院本」。
《清明上河圖》真迹近年一直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館,2007年香港回歸十周年,香港藝術館與故宮博物院在港合辦「國之重寶──故宮博物院藏晉唐宋元書畫展」,這幅國寶名畫才首次在內地以外地區亮相。
熟悉藝術收藏品的專欄作家劉健威指,《清明上河圖》的臨摹或重畫版本以清代最多,這些臨摹本售價取決於畫功、構圖、神似度及造型是否相似。據他所知近年流出拍賣市場的《清明上河圖》的臨摹本或重畫本不多,其價格因應每幅畫有異,需有實物才能判斷。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