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應該有張通向自己G點的路線圖。起碼我有。而G點(s),是眾數。
戀愛、工作、喜(癖)好:書本、電影、音樂、藝術、美食、好酒、體育、時裝(Wyman,到!)、美男beaugarcon(邁克,我不是說你)、集郵、古玩、權力、賭博、偷窺、滴蠟,都隨時是你身上一個可㩒掣的G點。「甚麼」、「如何」給你快感、高潮、迭起,你是知道的。認識自己加下意識的自己,都懂得向G點出發,可以樂此不疲自我沉溺到你震驚。
我的其中一個G點,是旅遊,旅遊的其中一個G點,是歐洲,歐洲的G點,是建築,建築的G點,是創意美學實用可持續性集一身的現代建築。路線圖很清晰。去歐洲去日本,shopping美食美景靚人文化當然能撻着我,更欣賞他們不斷進步甚至進化的現代生活方式,更好的城市生活價值觀,表現在建築、飲食、交通等,對生態對生活細節的敏感精緻。
丹麥,設計皇國,單是逛他們的家品店,已經夠我開心過小孩入糖果屋,以及破產。丹麥,盛產才情橫溢飛揚的建築師,包括設計悉尼歌劇院的大師JornUtzon。丹麥的設計哲學重功能講線條,簡約,優雅,偶有頑皮幽默到你想立即打通電話給那designer問問他:喂,你究竟是怎樣想出這樣精彩的設計嘅呢?你會覺得找他們胡扯一輪也是過癮。2008年初,極具爭議的ThePlayhouseoftheRoyalTheatre落成,由兩名本土建築師BojeLundgaard及LeneTranberg操刀,它超昂貴、臨海而建靠鄰皇室御所AmalienborgPalace,誰都有意見,怕現代建築新簇簇又突兀,唯恐破壞原有都市神韻的古秀,但丹麥朋友告訴我現在人人都愛它,稱它"blackdiamond",靜靜點亮着哥本哈根的海邊。望着它深磚木褐色外牆的粗糙,有種歷史的質感,主要物料用上木、銅和玻璃,尤其是銅,用意是讓它隨時間練出滄桑,自然氧化褪殘透綠,優雅地老去,慢慢融入呼應四周舊建築的典樸風霜。大量玻璃,把海景引入岸上,叫香港人更覺同樣在海濱的文化中心如何礙眼阻景又笨。據知它還設有海水發熱,減低能源消耗,環保細心。
荷蘭,愛死叫MVRDV的建築及城市設計團隊,他們的作品創新大膽奇美富實驗性,創作前必作認真資料搜集,對項目的地點、功能、用家要求、環境因素,先深入了解思考後跳出來,要有的放矢、矢矢中的。這一點,和廣告創作很相似。代表作如舉世知名阿姆斯特丹的Wozoco,是老人院(!)似藝術館多過似老人院,方正的大廈「僭建」出一個個巨型木箱,像一個個吐了未吞的火柴盒,在主樓中橫空而出,是同時滿足建築條例、容納指定人數、每戶指定空間等的產品,突破了重重圍困的條件,創造出更多空間。看似淘氣又似發晦氣,硬生生把不足的空間黐上去,偏成就了阿姆斯特丹如今一個著名景點。看着它,你會笑、會衝動、會感動。
好的設計,可以令人很感動。
講究才會精,不甘才會進。美學創意可持續性兼具的建築,由肉體到精神,餵飽了我的眼睛與靈魂,同時令我非常飢渴,刺激我的食欲,大振對創意、藝術、美學的胃口,得到創意的交叉啟發,引起強烈的創作欲望,很亢奮澎湃。我覺得人人都應該用心追尋自己的G點,拿它們來探索、把玩、刺激,是一種怡情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