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你有沒有核對及記錄八達通餘額的習慣?裘錦秋中學(元朗)8名初中生,認為每日有數百萬人「嘟」八達通付款,當中牽涉巨款金額,於是以問卷及專訪形式進行八達通消費文化考察,發現消費者使用八達通時忽略自己的消費權益,不核對餘額;12%受訪者表示自己曾被扣錯錢;此考察報告奪得消委會第10屆消費文化考察報告初級組冠軍及最佳選題獎。
六成人不核對扣數額
這份得獎報告名為「對與不對八達通餘額」,組員以問卷成功訪問200位市民,發現接近六成人不會核對八達通扣除的金額與貨品價格是否相同,九成人更只是憑記憶記錄八達通餘額,亦有12%受訪者表示自己曾被扣錯錢。除此之外,組員於本年1月到港鐵站作實地觀察,發現1,359人次當中,有472人即三成半並沒有查看餘額。
組員亦曾向10位老師及校長進行專訪,調查他們使用八達通的習慣。組長李勇斌表示,大部份受訪者都聲稱自己有記住八達通大概餘額,但當被問及實數時,有個別人士會表示「呢個世界有咁多嘢要記,邊記得晒」。
李勇斌指出,市民通常在又快又急又方便的情況下以八達通付款,但他們忽視扣錯錢的風險,例如顯示器發生故障,收費就未必準確,又有人因為方便及沒有查核餘額的情況下「過度消費」,反映現時消費者只顧消費,漠視查數,以致造成不必要損失,「校長睇完我哋個報告之後都認錯,話自己冇睇餘額係唔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