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峯會昨日(周六)在泰國華欣召開,與會的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努力推銷成立東亞共同體,指東亞進一步整合,可望領導世界。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更首次對東亞共同體開腔,指東亞各國經濟和制度不一,實現東亞共同體不能一蹴而就,須東盟+1(中國)、東盟+3(中、日、韓)的機制上循序漸進。
上月上台後奉行「親亞遠美」的鳩山,力倡由東盟10國、中國、日本、南韓、印度、澳洲和新西蘭,成立類似歐盟的東亞共同體。他趁這次出席東盟峯會之便,向與會領導人大力推銷這個構想。他說:「東亞共同體有望領導全球,只要不同制度的國家互相合作,為此遠景努力,會很有意義。」
鳩山:不認為中國有威脅
鳩山承認,東亞共同體是一個長期願景,但他也想推動開放、透明、兼容的區域合作,並淡化中國崛起的威脅,強調中國毫無疑問將會更加強大,尤其是經濟方面,但「我不認為有威脅」。
東盟峯會成員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加起來,佔全球GDP的23%,區內的貿易額,過去10年增加了兩倍,佔總貿易額的54%,比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還要高。假如東亞共同體落實,可望在全球經濟和政治發揮重要影響力。峯會東道主泰國總理阿披實歡迎鳩山的建議:「我認為沒有人會不贊同東亞有進一步整合的需要。」
不過,作為亞洲經濟龍頭的中國,對東亞共同體相對顯得冷淡,外交部一直以外交詞令說,願意朝着東亞共同體的長遠目標邁進,中國領導人則從沒對這個構思公開表態。總理溫家寶前日在泰國接受訪問時,才首度公開談論,指東亞各國的社會、經濟、制度和發展水平都不一樣,要形成一個共同體,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共同體是「將來」的事
溫家寶強調,東亞目前的工作是促進關係,成立東亞共同體是「將來」的事。他指出東盟和中國的「10+1」機制、東盟和中日韓的「10+3」機制、以至東亞峯會,都為東亞共同體形成創造條件,「只要把和各國與東盟現有的合作關係搞好,將來就有可能實現東亞共同體」。
溫家寶指,今年4月,中國設立總值780億港元中國──東盟投資合作基金,又向東盟提供總值1,170億港元信貸和2.7億元人民幣援助,顯示中國願與東盟共克時艱的決心。他提出落實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加快基建和農業合作、促進文化交流等六項建議,來加強雙邊關係。
中國以經援和投資來加強在東盟的影響力即使談到對付金融危機,也是堅持東盟+3的合作,對日本倡導的東亞共同體,始終沒有作出堅實的支持。路透社/法新社/中央社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 明年上路
日本倡建東亞共同體,溫家寶反應未見積極,但在昨天的峯會上,他確認中國和東盟自由貿易區明年正式上路,雙邊絕大多數貨物將免除關稅。
由明年1月1日起,原東盟六國汶萊、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率先組成自由貿易區,區內超過99%貿易產品將實現零關稅,至於東盟新成員國柬埔寨、老撾、緬甸和越南,會於加入實現零關稅。
溫家寶昨天就確認落實中國和東盟自由貿易區明年正式上路,除了中國,日本和南韓也會追隨。東盟+3(即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將會落實。
由於東盟跟印度、澳洲和新西蘭也簽訂了雙邊自由貿易協議,東盟之前也積極研究建立東盟+6自由貿易區,+6即加中、日、韓、澳、紐和印度六國。東盟有5.7億人口,經濟總值11萬億美元(約85萬億港元),東盟+3和東盟+6自由貿易區成立,將是世界經濟一大實體。法新社/德新社
東亞共同體Q&A
Q:甚麼是東亞共同體?
A:仿效歐盟,先在經貿加強合作,建立亞洲單一貨幣(亞元),最後進行政治整合。
Q:誰提出這個構想?
A: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1990提出建立「東亞經濟會議」,因排斥美國,胎死腹中。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日本提出成立「亞洲貨幣基金」,同樣遭美國反對而作罷,但日本自民黨和民主黨都致力研究東亞共同體的可行性。
Q:日本為甚麼現在積極推動落實東亞共同體?
A:鳩山由紀夫上台後,要改變過往依附美國的外交政策,並意識到中國將成為超級強國,加上美國有人提議搞中美集團(G2),日本為免淪為二流國家,所以積極拉攏中國搞東亞共同體。
Q:誰可成為成員?
A:鳩山原襲日本政府的「東盟+6」的想法,即以東盟10國,另加中國、日本、南韓、澳洲、新西蘭和印度,由於澳紐印韓都是美國盟友,日本希望藉此來牽制中國。但中國堅持「東盟+3」,即東盟10國加上中、日、韓三國。
路透社